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ID:3144656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加入生活元素,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认识和应用数学知识。本文就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论述,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40-02  一直以来,数学给人们的印象都是单调、枯燥、复杂的,特别是基于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多数学生认为数学难学,认为概念太抽象,原理太复杂,性质不易懂,自然不喜欢学习数学,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其实数学知识很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教师

2、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加入生活元素,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消除学生与数学之间的隔阂,促进学生认识和应用数学知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实现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构建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大纲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没有重视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以及数学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学习无兴趣,不想学或者想学学不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假如教师能够在课外细心收集生活实例,在应用生活元素创设教学情境时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尽量把教学知识点融

3、入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中去,营造具备浓郁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进而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有助于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最终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常见的“超市购物”现象入手,让学生对人民币产生感性认识,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购物情境,来加深学生对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关系的掌握等。学生参与这类活动的热情高涨,认为这样的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近,这样的知识在生活中非常有用,自然愿学、爱学。教师在构建生活情境时,如果选择的生活

4、元素尽管在生活中存在但是比较少见,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教学时就很容易出现“冷场”的局面,不但未能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而且还容易出现逆反情绪,导致学生不想学习,不愿学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生活元素的选择,要认真思考、用心设计,保证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有直接关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并具备较大的教学价值。  二、运用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5  由于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时会存在障碍,导致知识掌握不全面或理解错误。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其在数学领域的成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把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变

5、得形象、生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在教学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采取“看、做、摸、算”四个步骤,让学生通过亲自制作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性质的理解。以制作正方体为例,一是“看”,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教具,让学生仔细观察其形状,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一个整体印象;二是“做”,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棒和橡皮泥制作正方体(小棒作为正方体的边,橡皮泥作为连接小棒的顶点);三是“摸”,当学生做完正方体后,教师要求学生指出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位置和具体数量,并且正确说出1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四是“算”,在学生了解正方

6、体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计算正方体的总面积、总棱长等。通过以上“看、做、摸、算”四个步骤,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正方体的基本性质以及相关的计算技巧。其他立体图形也可以参照上述步骤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实践来攻克教学难点、重点,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必须要把握“两度”:一是内容的“度”,并非所有的数学内容都要以生活实践为依托,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适当引入生活元素,如果没有必要千万不要强加,以免出现“画蛇添足”的局面;二是时间的“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生活实践环节,把数学课上成完完全全的“实践课”,而是要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安排适当的时间段让

7、学生动手操作,并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够实现时间效用的最大化。  三、开展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数学”5,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而非课堂模拟,促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当数学回归现实生活时,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才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拥有记忆深刻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年、月、日》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