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内在需求 丰盈数学经验

顺应内在需求 丰盈数学经验

ID:31446771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顺应内在需求 丰盈数学经验_第1页
顺应内在需求 丰盈数学经验_第2页
顺应内在需求 丰盈数学经验_第3页
顺应内在需求 丰盈数学经验_第4页
顺应内在需求 丰盈数学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顺应内在需求 丰盈数学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顺应内在需求丰盈数学经验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和经验,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挖掘课堂生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让“教”契合学生的“学”。这样既使数学课堂走向自然、深刻,又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成长,凸显数学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内在需求数学经验顺应重构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9-021  课前我预测,第二种思路无论是书写过程,还是思考过程,比另外两种思路都要简洁、有效,且基于学生课前先学的基础之上,显然应该作为学生首

2、选的解决方法。但在教学中,学生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这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转化得到的关系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列除法算式求解。  思考:  教材上提供的简洁有效的思路却不受学生青睐,教材上没有的思路学生反而容易接受,让人不禁思考以下问题:教材的编排与学生思考原点间究竟有哪些不可逾越的鸿沟?究竟如何正确定位教材提供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怎样才能从更加宽广的数学发展的角度,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视角,引导学生在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之间找到适切的平衡点呢?6  基于以上问题,

3、在认真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议,及与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和经验,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真正突显数学教学的价值,让“教”契合学生的“学”,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成长。  第一,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关系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的求解方法是学生在理解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为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中应将此关系式与书本提供的方法一起出示,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  第二,基于学生

4、的学习现实。  从教师的角度看,书上的第二种思路是最简洁的,但从学生的角度看,第二种思路虽然列式简单,可列式之前必须要经历8000厘米=80米改写的过程,思维难度的增加意味着解决问题的难度同时增加,这大约是学生不能普遍接受第二种思路的原因吧!  第三,恰当定位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课堂上,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所有的解题思路学生都有可能会出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考过程,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比较与反思中,实现方法的优化,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符合自身思维发展水平的解决方法。 

5、 重构:  一、合作探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6  1.旧知导入  (1)关于比例尺,同学们有什么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吗?比例尺1∶500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2.探究方法  (1)根据明华小学附近的平面图(如下),能求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吗?应该怎么办?  ①添上条件“比例尺1∶8000”后,学生动手测量,得出图上距离是5厘米。  ②根据条件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  方法A:由“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得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

6、际距离”,列式为5÷■=40000(厘米)=400(米)。  方法B:根据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列式为5×8000=40000(厘米)=400(米)。  方法C:根据比例尺1∶8000,可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用乘法算式5×80=400(米)来解决。  方法D:根据比例相同,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解。解: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x厘米。列式为5∶x=1∶8000,求得x=40000,40000厘米=400米。  (2)你能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的异同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能说说理由吗?6  【设计

7、意图:在缺少条件的基础上,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对比例尺的数学经验,使他们主动寻找有用信息解决问题。多种解决方法的呈现与优化,既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又是对解决方法的再审视、再提高。同时,方法没有优劣,学生可以在比较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方法。】  (3)试一试:明华小学正北方240米是医院,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4)引导反思:刚才我们解决了哪两个问题?都是根据什么来解决的及是怎么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引导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对于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

8、题的基本经验、构建比例尺问题的解题模型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比较优化,感悟比例尺的价值  1.线段比例尺的数学价值  (1)出示江苏省部分铁路交通图(如下图),问:如果要求出南京到南通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需要知道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是多少。  (指名学生测量出图上南京到南通的距离约为10厘米,并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