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精讲博读

语文教学需要精讲博读

ID:31447567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语文教学需要精讲博读_第1页
语文教学需要精讲博读_第2页
语文教学需要精讲博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需要精讲博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需要精讲博读  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教求其精,读求其博。“教求其精”就是指教师在吃透大纲,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精”字上下功夫。  第一,内容精。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包罗万象,所以教师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精讲的内容就是精讲所应侧重的知识点,它一般体现在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上。为此,在课堂操作中应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拨重点问题。如教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中国古代名著”为主题的课文时,为了让学生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可

2、采用讲一课带一课或两课的方法,舍掉与具体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以《将相和》一篇为突破点,把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教给学生;另外运用这种方法自读同步阅读中的《田忌赛马》,使学生当堂领会教材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以得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对话。教师在选择精讲点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捕捉学生的学习难点,以提高对话交流的效率。如《桥》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原本很简单,学生自读理解是没有困难的。但要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则会成为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宜将精讲点落在“老汉是个怎样的人?”3上,抓住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体会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

3、神,继而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匠心。  第二,步骤精。优化精讲的环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任务后,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组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优化组合为三步:略读→精读→总结。  1.略读。略读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使所学课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为后面的重点品读铺路。它的任务是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或部分解决生字词。略读是一种轮廓式的阅读,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到了品读阶段,其本身也会变得真切而具体,感知阶段心灵瞬间的感受也会变得更为深刻而准确。  2.精读。精读就是在整体感知

4、课文的基础上,对所选精讲点进行局部的重点突破,边读边细细品味、揣摩,以达到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教学的精讲点选择的是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略读课文的基础上,直奔主题品味。先交流“《草船借箭》讲了一件什么事?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通过四人小组自主学习:“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中穿针引线,通过教师精当的点拨来深化研读,通过研读丰富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3  3.总结。在品读课文后,再统览全文,对文章精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再度概括、总结。因为在略读、精读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还是较广的,而通

5、过重点的归纳、梳理,进一步明确重点,使知识更精要,印象更深刻,进入认识的更高层次,以求精读教学的成效。  第三、方法精。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精讲,必定得借助确有成效的方法。  1.听记预习法。有的课文以听促读,教师设计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听记,相互检查、评分。有的课文以说促读,教师让学生复述、改编故事,上课前让学生即兴表演。有的课文以写促读,学生设计预习题目,教师挑选其中出色的作为全班共同的预习题。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都会认真熟悉课文。这样听、说、写的过程就变成了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2.思维导图法。要实施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尽量减少

6、师生的无效劳动。简化教师的讲解,要求教师以简练、简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重点、难点,腾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深入,去推敲。如讲《草船借箭》,如果不了解课文的背景,学生在感悟人物品质时就会有难度,如果教师进行繁琐的讲解,既耗费时间,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前布置学生读《三国演义》,画简单的背景示意图。课上学生的示意图丰富多彩,有文字、箭头标示,用不同颜色区分国家,魏、蜀、吴的关系一目了然,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节省了时间,收到“师逸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精讲博读,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标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坚持不懈,继续向着这个标准和境界努力。  刘芳,教师,现居山

7、东济南。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