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才能走“进”

走“近”,才能走“进”

ID:31448042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走“近”,才能走“进”_第1页
走“近”,才能走“进”_第2页
走“近”,才能走“进”_第3页
走“近”,才能走“进”_第4页
走“近”,才能走“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近”,才能走“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近”,才能走“进”  一、问题的提出  当我踏出师范大学的大门,走上讲台,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非常激动,因为在所有作家中,我最崇拜的就是鲁迅。这篇文章无论在写作手法、语言运用,还是主题思想等方面,都有很多东西可以去挖掘。但当我看了教案,我傻眼了,只有两个课时的时间来讲这篇文章,所以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草草地开始,匆匆地结束,学生听得一知半解,而我讲得异常痛苦。  去年,我去文澜中学听课,听的恰好是鲁迅的《社戏》,那位老师真是有魄力,带领她的学生“细细地去分析”“慢慢地去

2、品味”,让她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确实是一位大师,并发自内心地去喜欢他,去欣赏他,从而走“进”他。这样的课,我想对于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这一堂课,我听得很有收获。  郁达夫曾说:“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鲁迅。”鲁迅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对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细细地去品味鲁迅先生的作品,显得尤为重要。  二、还原真实,拉“近”与鲁迅的距离  提到鲁迅,我们老师总要告诉学生,“他是我国现代

3、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8。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学常识,考试经常涉及到,但有时,这样的介绍反而让学生疏远鲁迅,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不利于后面文本的研读。  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所以我常在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的时候,讲一些关于他的小故事。  【案例1】“这不就是我们的爸爸吗?”  鲁迅其实是个拥有明朗笑容的人。“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这样短短的介绍,却颠覆了学生印象中那个永远板着脸、冷峻异常的形象。笑容

4、容易让人亲近。  鲁迅是一个经常帮助、关心进步青年成长的人。萧红从东北孤身前来,鲁迅像对待女儿那样,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她关爱。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萧红才进入上海文坛,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青年女作家。  鲁迅还是一个平凡的父亲。我常把在鲁迅书信中关于儿子海婴的部分内容,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听:“我们的孩子也很淘气,也是要吃饭的时候就来了,达到目的以后就出去玩,还发牢骚说‘没有弟弟,太寂寞’,是个颇伟大的不平家。”“海婴这家伙非常调皮,两三日前竟发表了颇为反动的宣言说:‘这种爸爸,

5、什么爸爸!’真难办。”  往往听到这里,学生就会露出笑容,心里肯定在想:这不就是我们的爸爸吗?8  这些故事的介绍容易让学生感知一个真实的鲁迅,他不是神秘的,更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也和我们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还原真实的鲁迅,并不会使鲁迅的地位下降,反而能拉“近”与鲁迅的距离,从而能更好地走“进”鲁迅。  三、细嚼慢赏,走“进”鲁迅的世界  钱理群教授曾说:“世界上每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教育后代,比如莎士比亚、普希金、托尔斯泰、雨果、惠特曼等,都是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家喻户晓,从小

6、耳熟能详的。我们也应该通过中小学教育和其他手段,让屈原、杜甫、李白、曹雪芹、鲁迅……这样的民族文化精神遗产代代相传,成为年轻一代精神成长的‘底子’,这对于他们的一生发展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大概就是中学生要读点鲁迅的主要意义所在吧。”  鲁迅的文章比较深奥,鲁迅自己也说:“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但初中课文所选的几篇文章,七年级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社戏》,八年级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风筝》,九年级的《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7、《故乡》,都是比较切合中学生的欣赏水平的。  孔庆东说:“鲁迅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灵丹妙药……我的观点也是受钱理群先生的启发,我们一致认为鲁迅是现代语文第一高手,把鲁迅读好了,大部分语文问题都会得到帮助。中学的时候如果把鲁迅全集读一遍,不用上中文系就已经成为中文高材生了。”我觉得,初中阶段鲁迅的文章就应该细嚼慢赏,不必拘泥于课时规定。  在一年的探索中,我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切入鲁迅的作品,带领学生走“进”鲁迅。8  (一)站得高点,“易见”全脉  讲鲁迅作品的第一堂课,我总是会引导学生尽量站得高点,看

8、看鲁迅先生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案例2】鲜活的“长妈妈”形象  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第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两个问题: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几件事情?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2.从这些事情中,能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很快就能把事件归纳出来:“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重点描写的是给我买《山海经》一事。因为这件事最能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所以重点描写。  从事件当中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