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维新变法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

浅析维新变法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

ID:3144824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浅析维新变法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_第1页
浅析维新变法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_第2页
浅析维新变法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_第3页
浅析维新变法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维新变法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维新变法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  摘要: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主张实行激进的革命,倡导共和制;1903年后,逐步趋于保守,主张实行开明专制。梁启超思想的转变实际上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反映,同时其反对君主专制、坚持民主宪政等基本主张是始终未变的。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的内容中,对梁启超政治思想的介绍基本仅限于君主立宪制思想,对于他后来政治思想的转变只字未提,这导致了学生对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认识非常片面。实际上,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1898年梁启超亡命日本到1903年初

2、,梁启超先鼓吹“破坏主义”和“排满”,号召人们用武力推翻清廷的统治;1903年以后,梁启超的言论日趋温和,并于1906年提出开明专制主张。  一、流亡日本,倾向革命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他的言论日趋激烈,政治思想上日益倾向于激进。他开始深刻、彻底地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只有朝廷而无国家,提倡“破坏主义”,主张对封建制进行彻底的破坏,提出“摧倒数千年之旧物,行急激之手段”,“譬之筑室于瓦砾之地,将欲命匠,必先荷锸;譬之进药于痞疳之夫,将欲施补,必先重

3、泻”4[1],建立民主共和制。他认为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只有进行一场猛烈的社会震荡,才能拔除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1902年鉴于清廷“回銮后,泄沓如前”,梁启超进一步把破坏与排满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排满革命论。这一年,他在写给康有为的信中明确表示,今日“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弟子所见,谓无以易此矣。[2]”  在政治上反清的同时,梁启超在思想上也反对尊孔保教。1902年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认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自今以往所当努力者,惟保国而已”。他认为保教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思想解放。他还以西方的人权理论

4、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检讨,矫正了长期以来两种固有的不合理观念:“第一是牧民与保民思想在今日之不合时宜,第二是纳国家与人民为一体”,认为在这种错误思想长期指导下,“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3],结果造成了中国人的奴隶性格,而这正是中国政治腐败、思想阻塞的根源。  二、游历美洲,趋于保守  1903年正月,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之邀,游历美洲。三月,梁启超先后到达澳大利亚、加拿大并在当地考察访问。四月梁启超到达纽约,在美国共生活了半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拜访了罗斯福总统等美国政要,考察了社会各方面情况,最后于十月份回到日本横滨。在

5、那里他将自己此次游历的见闻整理成《新大陆游记节录》。  在访美之前,梁对共和政体是极其向往的,但此次美洲之行却让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通过考察,梁启超肯定美国之所以如此富强,其原因在于“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但他也发现美国式共和制度的弊病,“美国之官吏,成一拍卖场尔”4,由于实行党派政治,官吏任期短暂,变换频繁,“此实共和政治之最大缺点也”。而且竞选时花费巨大,“其究也,仍取偿于市而已。故市中极闲散之官吏,率皆受极厚之廉俸。[4]”由此可见,美国共和体制不能称为“完全之制度”,他甚至以为共和制度不如专制制度。  梁启超比

6、较共和制度与立宪制度的优劣,目的在于为中国提供借鉴。在他看来,中国社会是族制社会,“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是“族制之自治”,“有村落思想而无国家思想”,因此中国人民“只能受制不能享有自由”,如果硬要实行自由,则会弄出各种乱子。由此他认为中国如果实行共和制度,无异于自取灭亡。梁启超的这种主张与他从前对自由共和的颂扬完全相反,这是他政治思想的一大转变。  此时的梁启超不仅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制,甚至认为当时的中国连君主立宪制也无法立刻实行,而只能以开明专制作为过渡。1906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连续发表《开明专

7、制论》,力主在中国实行开明专制。他认为,由于几千年的专制统治和愚民政策,造成了中国人只有部民而无国民资格,而且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代,若以革命求共和,势必造成激烈之党争和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不能保持社会势力的平衡,最终将导致专制和动乱。在这种条件下,希望立刻建立共和政体,可望但不可及,因此必须以开明专制作为过渡。所谓开明专制,按照梁启超的解释,就是“以所专制之客体的利益为标准”4。这里的客体指的是国民。因此,在开明专制时代,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不仅得到保障,而且它以逐渐发展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为最终目的。与开明专制相适应,梁启超转而反对

8、排满,认为满族与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异族。梁启超的这种开明专制论,与当时民主革命的潮流相背而行,显然是非常保守和落后的。  三、结语  综观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学界多用“善变”、“多变”来形容概括。但实际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