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

浅谈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

ID:31449124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_第1页
浅谈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_第2页
浅谈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_第3页
浅谈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_第4页
浅谈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摘要:新加坡一直把儒家的八种美德视为治国之纲,被誉为“东亚现代文明典范”。在这样的治国理念下,新加坡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经济实力日益提升。新加坡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它对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对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视和倡导。我国与新加坡同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亚洲国家,研究和借鉴新加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儒家伦理;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C-0027-02新加坡

2、地处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19世纪早期被英国殖民者占领,1959年自治,1965年独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80年代一跃成为震惊世界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经济腾飞彰显了儒家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儒家思想在构建新加坡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儒家伦理思想在新加坡发展的历史考察(一)历史根源6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兴移民国家,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传统。早期的华人移民为了在新的栖息地谋生,相互扶持帮助,大量的宗亲会、同乡会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抚慰华人心灵的儒家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此

3、后的一百多年,一些华人知识分子陆续迁入新加坡,他们通过设立学校,创办报刊,有目的、有意识地传播儒家思想,扩大儒学在新加坡的影响。(二)拯救道德危机的需要从1965年建国到80年代实现工业化,昔日殖民统治下贫穷落后的新加坡,建成了一个小康社会。然而,新加坡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了精神道德建设,国内出现了道德危机。道德危机的出现,大致有三方面的表现。首先是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危机加深。100多年来,亚欧移民涌入新加坡,他们虽与其他种族相处,但仍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很难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其次,工业

4、化进程对社会原有的道德观冲击加剧。现代化进程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必然会动摇社会的价值基础。再次,新加坡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日益加深。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被引入新加坡的同时,一些不良风气渐渐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二、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从70年代末期开始,在以李光耀为首的政府领导下,新加坡掀起了一场持久的反对西化倾向、弘扬儒家文明的“文化再生”运动。这场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化思想领域,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一)倡导新“八德”,树立新风尚1982年春节

5、,李光耀总理在新年致辞中号召全体新加坡公民遵守新“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在儒家伦理道德方面,孔子强调“君子三达德”,即智、仁、勇,所谓“6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孟子提出“四端”――“仁、义、礼、智”;汉代儒家董仲舒在此基础上增加“信”,扩充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关于“廉耻”,春秋时期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新加坡的“八德”以中国儒家传统伦理价值观为基础,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使其更加适应新加坡的发展需求

6、。新加坡提倡新“八德”,意在形成谦逊礼让的社会风气,改善各行各业的服务态度。1979年6月,李光耀总理主持第一次全国礼貌月运动时提到礼貌可分为两方面:首先是形式,其次是诚意。形式能够帮助我们调节社交,减少相处时格格不入。但不管什么形式,有礼貌的语言必须是真心诚意的。(二)培育以儒学伦理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新加坡力图从国家意识方面构建人们的核心价值观。李光耀说“谁失去了文化的根基,谁就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新加坡政府于1991年1月发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明确了作为国家意识的“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7、;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大价值观”的背后,显然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子。以“家庭为根”为例,李光耀曾多次强调要不惜任何代价避免三代同堂的家庭分裂,保持这种珍贵的家庭结构。“家庭这个基本单位的巩固团结,使华人社会经历4000年而不衰。这是一个在延续方面很独特的文明。”6他强调子女一定要对长辈尽义务,把他们送进养老院不能算是尽义务。政府通过立法保证子女照顾和供养年迈的父母,并通过舆论工具曝光遗弃父母的不道德行为,使全社会敬老养老、重视家庭的良好风气逐步

8、树立起来。(三)开设儒家伦理课程,提高国民道德素养新加坡政府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改善育人环境。针对儿童,国家出版适合其阅读的书籍,把中国古代的著名故事编成通俗易懂的学生读物,宣扬东方传统美德;对中学高年级学生,专门开设儒家伦理课,灌输东方传统的伦理道德,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学业优秀并且道德优良的新一代。1982年新加坡还曾邀请包括杜维明、余英时等八位儒学专家赴新加坡对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