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ID:31449295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_第4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摘要: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感培养;情感发展;情感倾向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

2、6.30.102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如下探究。  一、创设导入新课情境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

3、方”5时,教师可以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教师以此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米粒”,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  以此来引入新课,增

4、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例如,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

5、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5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

6、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  三、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教师可创设情境:“为了迎国庆,百货大楼和人民商场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百货大楼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而人民商场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

7、,于是都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  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例如,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需寥寥数语,

8、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