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成性评价及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形成性评价及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ID:31450378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形成性评价及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形成性评价及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形成性评价及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形成性评价及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形成性评价及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形成性评价及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形成性评价及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阐述关于对形成性评价概念的理解,以案例分析形成性评价技巧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69-3  1关于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  1.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面对学生未来发展,进行精心设计,在活动反馈中不断调整,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可操作的评价方法。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summat

2、ive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6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

3、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的是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它不但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同时也注意到了对教师的评价。  1.2传统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  一年一度的高考可谓是一种典型的终结性评价,现阶段有其一定的适用性,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它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评价,传统评价也有其优点,关键是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在教学中、在适

4、当的时候,灵活地运用两种评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没有分数的评价是不完善的;只有分数的评价是没有未来的”,这句话充分地概括了传统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它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进程,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真正发挥了评价的发展促进功能。  所以,我们倡导两者相结合,为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服务。  2形成性评价在物理教学中的初步运用  2

5、.1“猜猜看与苏格拉底式的研讨”的结合运用  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恰当地运用到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呢?6  下面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节,来说明关于形成性评价运用的思考。  通过“三环六字”教学法构建了课堂四个层次,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实例源于生活,通过情景创设(引入)留下悬念;通过带电粒子进入磁场三种方式展开问题研究;通过引导分析,及对课堂中动态生成问题的开放式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通过问题分析展开高质量的思维互动,学生自觉通过实验体验其中蕴含的道理,问题的分析又回扣了开始留下的悬念,每一环节都突显了

6、课堂活力(如图1所示)。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一节,在推进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主线:  [问题1]带电粒子平行射入匀强磁场做什么运动?  [问题2]带电粒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时会做什么运动呢?  此时,可以采用“猜猜看结合苏格拉底式的研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形成性的评价。  所谓“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的时候,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请教”,然后通过讨论问答甚至是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回答中的矛盾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

7、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提出上述问题:带电粒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时会做什么运动呢?学生猜想之后可能会生成两种问题结果:比如,有的学生会说粒子做的是类平抛运动;有的学生会说粒子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6  此时,教师可提出:你猜想的理由是什么?继而展开苏格拉底式的研讨。先开始几分钟学生的自我思考,继而在每一小组内进行陈述辩论,进行自评与互评,15分钟后小组代表进行理由陈述。  在这种苏格拉底式的研讨分析中,互相启发,完成问题的分析,更接近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但这样处理可能时间会较长,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讨论活动有

8、很强的调控能力,合理调控时间。  在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时,教师参与分析,给予小组研讨支撑与干预。比如,有的小组认为粒子做平抛运动,那你可问学生:粒子做平抛运动需满足什么条件呢?那么此题中,粒子受什么样的力?满足类平抛运动的条件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