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应抓住知识的“魂”

物理教学应抓住知识的“魂”

ID:31451727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物理教学应抓住知识的“魂”_第1页
物理教学应抓住知识的“魂”_第2页
物理教学应抓住知识的“魂”_第3页
物理教学应抓住知识的“魂”_第4页
物理教学应抓住知识的“魂”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应抓住知识的“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物理教学应抓住知识的“魂”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难点,这些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突破难度大,学生难以接受,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些部分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好,则会严重地影响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许多学生就会感到“形会而神不会”.即所谓“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做就不会.”其实形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抓住物理知识的“魂”核心知识.如果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找到了物理知识的“魂”,并围绕这个“魂”进行教学,全面彻底地突破它,使得学生理解透彻了,那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会变得容

2、易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学中抓住了物理知识的“魂”,即掌握了知识的本源,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将不再觉得物理那么难学,遇到问题,追本溯源,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1什么是知识的“魂”  万物皆有灵,物理知识也有自己的“魂”,物理教学中如果抓不住知识的“魂”,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毫无生机,教师教的力不从心,学生学得一头雾水,这样的教学自然很难让学生有所收获.所谓物理知识的魂,即物理知识的本源,是物理知识最本质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在其最本质内涵下的最基本的外延.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就物理课堂教

3、学中如何抓住物理知识的“魂”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广大同仁探讨.  2抓住章和模块物理知识的“魂”  一章或某一模块物理知识的“魂”5统摄该章或该模块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该章或该模块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这个“魂”展开的,抓住了一章或某一模块物理知识的“魂”,也就突破了该章或该模块的难点和重点.  例如,必修1第四章中《用牛顿第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看起来是繁杂多变,但是只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所有问题的核心均在于是否能够求出加速度,故《用牛顿第运动定律的解决问题》中物理知识的“魂”在于如何求出

4、加速度.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必急于去阐述牛顿第二定律如何应用,而在于全面列举加速度的各种可能的算法,当学生掌握了所有的加速度的计算问题,则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再如,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章的教学内容,看起来公式繁多,内容复杂,但实际上其所有的问题就是围绕两个观点展开的:第一,在天体的表面上,当忽略了天体的自转时,可以认为天体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第二,对于环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天体来讲,将环绕天体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其向心力.在教学中反复贯穿和强

5、化这两个观点,并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理解这两个观点,则万有引力一章的教学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还如: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一章的教学内容,所有的问题的理解全是基于一个基本概念:磁通量.可以这样说,本章内容能否学懂、能否理解透彻,关键就在于磁通量的教学.理解了磁通量,则《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自感现象》的理解就变得很容易了.故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磁通量概念的教学中下足功夫,要从磁通量的定义、意义、大小、变化等各个方面全面地阐述.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磁通量的教学绝不能轻描淡写,走马

6、观花,否则后面的教学内容学起来就非常地吃力.5  3抓住一节课的“魂”  一节物理知识的“魂”应该深刻地阐述和揭示本节课内容的本质并且能够对本节课前后的内容起到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的作用.  例如,必修1第三章第4节《力的分解》是高中物理中比较难学的一个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刚刚学习了《力的合成》之后的内容,是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具体应用,它既是平行四边形定则应用的延续,同时也是《力的正交分解》以及解决《三力平衡问题》之合成法的根本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必修1《相互作用》一章中占有至关重

7、要的地位,这同时也决定了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难学,许多老师没有抓住这节课知识的“魂”之所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际应用,即结合力的效果来分解力,错误的认为学生在学习了《力的合成》一节课的知识后,“平行四边形定则”已经会用了,学生已经熟练了,于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会忽视《力的分解》一节课在本章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认为三力平衡问题用合成法或者正交分解法求解即可,而把力的分解的内容视为鸡肋,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力的分解》的教学轻描淡写,而把重心放在了“正交分解法”和“合成法”的教学上,认为学会了“

8、正交分解法”和“合成法”则《力的分解》就自然就会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完全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法则,要熟练掌握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力的分解”的本质,没有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为后面的“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的教学埋下了很大的隐患――5在后面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会感到处处掣肘,其根源就在于学生没有理解《力的分解》的实质和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事实上,《力的分解》的本质就是力本身产生了这样的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