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比克的洞穴

范德比克的洞穴

ID:31454073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范德比克的洞穴_第1页
范德比克的洞穴_第2页
范德比克的洞穴_第3页
范德比克的洞穴_第4页
范德比克的洞穴_第5页
资源描述:

《范德比克的洞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范德比克的洞穴  很久之前,柏拉图就在他的时代提出过关于媒介和艺术的预言。在《理想国》的第七章中,他描述了一个洞穴:人类,一生下来就住在这个洞穴里,手脚被捆绑着,身体和头部都不得动弹。人类的眼前是一面洞壁,他们的背后是一个过台,过台的背后是一片火光。火光把过台上来回走动的人影投射到洞壁上,洞穴里的囚徒认为这来回移动的光影就是真实。柏拉图人为,这个洞穴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一千多年后,苏珊?桑塔格用这个隐喻描述了摄影术发明后的人类社会。我们依然在并非真是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自我陶醉,无法自拔。而在移动影像(movingpicture)技术普及后,我们更是无可救药地困在了柏拉图的洞穴里,

2、火光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在视觉信息爆炸的今天,既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也不懂得应该如何观看。  在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里,男女主人公要么是被科技产物直接干掉,要么是选择沉醉在脑海里无限美好的虚拟世界,而将真实生活中的肉身放弃。人类对于科技的探索从未止步,我们对于科技的意义也从未放弃过考究的态度。从身体和感官相连,科技的进步对人类产生的直观影响总会牵发出一系列关于存在本身的问题思考:我们从何而来,为何来此,将去何处?  记得2012年在纽约的“新美术馆”(NewMuseum)就有过一个重要的展览,呈现出了人类对于科技的忧思和焦虑。“机械中的幽灵”(Ghostsin8theMachine)

3、道出了我们心底深处的恐惧。在展览出的跨越半个世纪的各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媒介艺术家对于人类、科技与艺术的呈现,更包含了它们之间不断变化着的关系思考。  其中,美国艺术家史丹?范德比克(StanVanDerBeek)的装置作品――《电影-圆穹》(Movie-Drome)因为其重要的史学地位,更重要的是,作品自身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观者来此驻足,成为了这一展览上的一大亮点。作为美国新媒体艺术的开山元老之一,范德比克的艺术实验占据了他自己的一生,他在视觉、技术、审美、观看方式上的创新和突破让他永远孤独地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件创作在1960年代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包含了所有如今TimeBase

4、dMedia作品所应具备的元素,凭借其丰富庞大的内容信息,叹为观止的超前性,和作品本身背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来往的观众。  史丹?范德比克(StanVanDerBeek)出生于1927年,在1984年辞世,在57年的人生中,他一直住在自己内心那个对于科技、对于艺术充满了“好奇心的箱子”(cabinetofcuriosities)里,对新技术充满憧憬,对新的视觉表现充满迷恋。从视觉成像的物理技术,到早期的电子图像,甚至是人类建立在虚拟成像技术上的感知和感官,范德比克一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纪录和摸索一个艺术家对于人类科技的思索和推进,用艺术的、私人化的视角传递了科技展现人类内心时所遇到的困境、

5、反思与突破。  作为美国实验短片艺术(experimentalfilmmaking)和地下电影(undergroundmovie)的奠基人,范德比克的学生时代是在纽约的CooperUnion8College度过的,学习的专业是艺术和建筑,这对于他日后的艺术表达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后来,他去到了位于北卡的著名“黑山学院”(BlackMountainCollege)继续求学。在那里,范德比克认识了著名的美国建筑家,人称“无害的怪物”――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Fuller),还有创作了著名的《4分33秒》的实验音乐艺术家――约翰?凯奇(JohnCage),和美国编舞家、“现代舞之

6、父”――摩斯?肯宁汉(MerceCunningham)。这三个人对范德比克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把他对于实验艺术的理解推向了科技和媒介的前沿。  从50年代开始,范德比克就开启了他的独立艺术短片的职业生涯。他在一档美国电视节目的制作班底里学习到了关于动画技术、动画绘制、场景设计、美术美工的基本技巧,并把这些基本的拼贴技法、动画技术运用到了自己早期的创作中。从1955年到1965年的十年间,范德比克的短片艺术都充满了手绘的、拼贴的、剪辑的基本动画元素,并把这些技术发展成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语言。  在这些动画技法的支持下,范德比克的早期作品还充满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艺

7、术精神。他受到了达达主义绘画大师马克思?恩斯特(MaxErnst)的影响,在视觉语言中大量使用了狂野的、不羁的、粗糙的、非正式的表达,类似于“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所呈现出的表现主义风格。到了60年代,范德比克开始接受波普艺术大师克莱斯?奥登博格(ClaesOldenburg)和行为艺术家、“偶发艺术”之父艾伦?卡普罗(AllanKaprow)的影响,将日常生活的碎片和行为艺术的自发性融入到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