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ID:31454594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_第1页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_第2页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_第3页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_第4页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近日,有幸聆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观摩课《春》。这堂课随性流畅,教室里弥漫着和谐、愉快,让听者感到轻松、舒畅。感受颇深的是,课堂上的谐趣之声、温情之语、智慧之言,给课堂带来了阵阵笑声,使学生快乐地“动”了起来,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那么这位老师是怎样让学生“动”起来的呢?下面就以此课为例,与大家分享精湛而巧妙的语言艺术。  一、“乐”是“动”的前提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是潜在的学习动力,它能使学生保持主动旺盛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良师,还能使学生加快学习的进程。事实证明,学习情绪直接决定着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2、“每一个教师要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这位老师亦深知这一点,为了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达成的教学目标,他没有开宗明义,直接出示学习目标,而是一改惯用的手法,首先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  师:进入课文之前,老师请大家猜猜,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哪些内容?  生1:美读课文。  师:这个想法合理,还有呢?再猜。  生2:解决生字词吧。  师:统观全文生字词不多呢,咱在课文中顺势解决,行吗?继续猜。5  生3:熟悉课文主要内容,概括课文呈现的画面。  师追问:怎么熟悉课文呢?  生3:先朗读课文。  师:再――  生3:概括画面,  师:真聪明

3、!哪位再猜?  生4:分析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  师:深度提升了,还有吗?(学生微笑不语)嗯,看来差不多了,大家请看:(投影)初读课文,理解文意,品味语言,精彩美读,体会情感。  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充满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去猜答的,老师颇有趣味的语言调动着学生。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知老师用意的热情和兴趣,也让学生不断调动积累,回顾曾经学习过的阅读课文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把握本课的阅读重点。显然,这个不走寻常路揭示学习目标的猜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任务的制定中来,使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  二、“情”是“动”的关键  古人云:“感人心

4、者,莫先乎情。”我国著名教育家夏?D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情是巨大的教育潜能。从某种角度说,语文课堂就是情感场,教材本身情文并茂,如果能配上教者激情洋溢的语言,必能产生某种微妙的情感效应,学生自然就会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因而,教师要想学生“动”5起来,情感激励不可少。针对这一点,语文教师应当基于对课文的理解调动起自己的激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巧妙的情感激励,把学生深深吸引,使他们不仅能深刻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而且能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这位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学生听到的是:“另辟蹊径,真聪明!”“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怎么想到的呢?”“似乎还有话说。”“每一位同学都很用心

5、。”诸如此类的评价有效地鼓励着学生。在适时的情感激励中,学生都跃跃欲试。这位老师对于准确的回答,毫不吝惜赞赏的语言,对于学生的不足,也会委婉地提出,比如他还会说:“你的想法很好,但语言表达可以再细腻些。”“想象力很丰富,但不是很合理,你觉得呢?”类似的话,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激励不忘点面结合,一句句温暖而巧妙的话语,饱含信任,又是精准地指导,似一双妙手拂过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享受到收获的快乐,由衷地愿意“动”起来。  三、“智”是“动”的保证  教师要充当“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表演”,还要能根据学生发挥情况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具有较好的

6、教学机智,非凡的应变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统观全局,应对自如。这不仅需要熟悉大纲,对目标要求烂熟于心;还要钻研教材,对知识点胸有成竹;且要了解学生,对施教对象了如指掌。这位老师的课上有几个语言细节印证了这一点,可谓巧妙机智,耐人寻味。  毕竟是公开课,周围有好多陌生的老师听课,学生紧张怯场是常有的事。这位老师同样遇到了,当如何化解呢?他的方法可谓举重若轻。“你先来,谁叫你是第一组呢。”“请你说,因为你离我最近哦。”“呵呵,再想想。”每一句都很浅白,可带给学生的是欢乐的笑声,学生愉快地“动”了起来,轻松地完成了答题,化解了冷场的尴尬。5  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主动探讨大胆质疑。可是这位

7、老师的课在质疑中遇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学生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伸出来”?  师:有同学能帮他解决吗?  学生2:我觉得“钻”更能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学生3:“钻”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和活力。  师:回答满意。这位同学明白了吗?  生1:我觉得“伸”也有这个效果呀。(其他同学很惊讶。)  师:他坚持己见,还有同学有说服他的理由吗?(沉默)我们来从空间范围比较一下“钻”和“伸”。“钻”空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