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

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

ID:31454670

大小:11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0

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_第1页
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_第2页
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_第3页
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_第4页
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  “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呼声已久。近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教育厅发布消息,《甘肃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办法》(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复同意。方案提出,中学和小学两个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合一,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使他们拥有和教授、研究员同样的职业发展空间,改变职务(职称)评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同时,将职务(职称)评价与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解决评聘脱离引起的聘岗、兑现待遇的矛盾。那么,在具体评审工作中,这项

2、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改革决定将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就此改革方案出台及实施回答了记者问。  打破职称评聘“天花板”――  职称评聘系列统一,中小学教师可评正高  问:此前,中小学教师在评职称方面有个“天花板”,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最高都只能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相当于“副高”,而且名额极少,在评职称上,中小学教师“低人一等”。新的职称评聘,如何破冰,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10  答:新的改革方案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体系,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

3、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同时,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

4、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简单来说,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打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让小学教师也能评正高级。这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现象,激发教育教学工作的正

5、能量,调动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  论文、学历不再是“硬杠杠”――  评价标准更重师德实绩10  问:过去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需要参加计算机考试,还要发一定数量的论文,导致很多教师将大量精力放在论文上,在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中奔波于托关系、发论文,脱离了教育教学实际,影响了教学。特别是农村教师荣誉少、论文少、信息闭塞,评职称更加难,教学积极性也不高。新的职称制度改革,是否会打破现状,让教师们充分享受教育公平的阳光呢?  答: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新修订的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

6、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是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职称(职务)设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分别对应正高、副高、中级、助理级、员级;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10  以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为例。《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7、》规定:年度考核要求,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在合格以上,并至少有一次优秀;申报评审人员,必须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乡村教师不作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须完成教育部门或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其中,校长年均教学工作量(授课、听课、评课)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3,其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2/3;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累计2年以上的经历,县域内教师须有乡村任教累计3年以上经历。  破格晋升正高级教师条件中,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在高级教师岗位任职7年以上,或具备规定

8、学历的在高级教师岗位任职2年以上,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并且任教以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