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返巴比伦》中悖论的意义和作用

论《重返巴比伦》中悖论的意义和作用

ID:31455010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论《重返巴比伦》中悖论的意义和作用_第1页
论《重返巴比伦》中悖论的意义和作用_第2页
论《重返巴比伦》中悖论的意义和作用_第3页
论《重返巴比伦》中悖论的意义和作用_第4页
论《重返巴比伦》中悖论的意义和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重返巴比伦》中悖论的意义和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重返巴比伦》中悖论的意义和作用  内容摘要:《重返巴比伦》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描述的是一个迷途知返的父亲查理要回女儿霍诺莉娅抚养权的故事。故事主要表现的是美国梦破碎之后,人们内心的挣扎和修复,想要回归到最初温暖安定的愿望,但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本文通过对文章中一些悖论的分析,发现主人公查理内心理想的生活状态,以及回到现实之后无法接受的残酷。作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寄托在查理身上,查理作为作者的影子存在于文章中,体现了作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本身在经历情感创伤以及美国梦的破碎之后,遭受的理想与现实间巨大落差的内心痛苦挣扎。6  

2、现代许多作家们似乎特别热衷于在小说中设计一个充斥着伤痛的世界,里面的人大多都是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状况。而且小说中的世界往往比现实还要残酷破败。然而,另一方面这些作者们也不忘赋予小说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去追寻一个完整恬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件事都是完满充盈的,每个主人公都在积极乐观的追寻个人乃至人类的救赎。因此,现代小说也就自然而然充满了一些悖论,比如理想的完满和现实的分裂之间的悖论。不论是在现世生活中还是故事里,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经历了双重的内心挣扎与矛盾。而且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所刻画的许多主人公身上都能看到他自己的影子。那么,作为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经

3、典的巨著之一,《重返巴比伦》将这种对立矛盾以及悖论的运用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霍诺莉娅和巴比伦的悖论  《重返巴比伦》在1931年就已经问世,它为纸醉金迷的十年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警醒了沉醉于其中的个体和社会。《重返巴比伦》这部小说中不断地出现追寻与迷失的简单情节,主人公在重返巴比伦后孤单落寞的离开,渴望肉体和精神的救赎。然而在消极的社会规则处于登峰造极之时,这部小说注定成为宿命的宣判。文如其名,整个小说的基调是充满忧思和焦虑而又很哀伤。作为一国之都,巴比伦重视享乐与奢靡高于一切,这也为美国的爵士时代提供了依据。但是遭受过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之后,巴黎却一反常态表

4、现出了沉寂和无趣,最终走向没落,犹如一颗巨星陨落。在启示录中,天使将石头投进大海并宣称:“伟大的巴比伦在暴力中被摧毁,将永不再现。”这样一来,充满希望和幸福的重返注定含恨而归。  相反地是,霍诺莉娅被作者赋予爱与希望的使命。孩子们本身就不会对世事变迁有多大感受,更何况是生活中的悲剧呢。也就是说他们从来不会被外面的肮脏玷污。霍诺莉娅在小说中的形象本来就是趋于完美,家里的好孩子,学校里的好学生,本身就带有被人追寻的价值。这次重返可以被视为奥德赛式地归途,不仅是到霍诺莉娅的童年还有一个完整的家。自从查理的妻子去世后,他就再也没有感受过爱和温暖,查理努力追求一种可以被呵

5、护倍至的生活。不同于奥德赛,查理最终还是未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他失去霍诺莉娅的感受就如同他当年失去妻子海伦那样痛苦。查理妻子的名字海伦很巧妙地重现了查理当年的背叛,而城市的名字巴比伦则展现了他事业上的失败,这两者的出现简直是天作之合。6  二.过去和现在的悖论  《重返巴比伦》中的叙述时间和心理时间都是混乱的。小说从对过去的轻描淡写开始,接着回到了正常的复杂叙述,似乎是在提醒大家过去永远不会消逝,要把过去带到现在。就像查理一样,作者菲茨杰拉德对于物质充裕抱有两面性的态度,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例如查理在文中说的两句话:“如果永远富裕那该有多好!”“我们有一种贵族

6、的特权,这样简直太美妙了!”部分地查理沉浸在已经消失的辉煌过去中,对他来说,那是真正的金钱带来的特权。“如果你不要天下雪,给它钱就好了。”尽管他重修布拉格旧业的渴望是一场白日梦,他也愿意为之倾其所有。查理渴望回到过去美国式的生活,毫无节制的挥霍,而现在也只能重复的提及过去布拉格的辉煌事业来满足自己的想象。查理的过去就像迷魂药荼毒了他的现在,一会儿生活在梦中的巴比伦,一会儿又被拽回到当下,记忆是过去的载体构成了现在。  然而过往就像锋利的刀片切开记忆的保护罩,查理总被赤裸裸的现在所惊醒。在查理的世界里,现在的每件事都和他过去的传奇格格不入,他无法抓住现在归根结底就

7、是因为他饱受过去的折磨。查理渴望着建造一个温暖幸福的现在,却又沉浸在传奇奢靡的过去中无法自拔,导致了他最终找回女儿的失败,这在文中又是一个悖论的体现。  三.主人公查理与作者菲茨杰拉德的悖论  在《重返巴比伦》里,父亲虽然没有得到女儿的监护权,也没有把她接到布拉格,但他却在受到如此大的打击时也不曾有过再度贪杯的念头。他的美国梦比别人碎的早,“6在大萧条以前的大繁荣时期,我就已经输光了一切,我现在的所有磨难都是在为过去的奢靡纵欲赎罪”。这让我看到了费茨?杰拉德,这个在自己鼎盛时期输给酒精的人,这个“每天都是凌晨三点”的人。无论如何,他是个不如意的人。搜索他沉迷社交

8、界醉心名利场,她的金元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