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1455364

大小:71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10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江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2*42=48分)1.据《国语》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B.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看,有虞氏和夏、商、周在祭祀时,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A

2、项错误;祭祖无法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涉及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无法体现农耕经济在各朝的地位,故D项错误。【点睛】“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C.古代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D.地方行政分级管理中的矛盾与困局【答案】D【解析】-16-【详解】从秦到唐末的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在两级制和三级制之间徘徊,说明中央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困难,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政治发展不是反复无常,故A项

3、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中央集权不断削弱;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不是地方机构的变化,故C项排除。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C.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D.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C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

4、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在“阻隔”。【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君主专制遭到削弱C.军机处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D.军机处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答案】C【解析】【详解】

5、根据材料“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故A项排除;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说明D项错误。【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16-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6、。5.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监察制度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政治清明追求B.监察制度保障了中央集权C.监察官选任演变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D.监察制度的变化是制约相权的理性措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后改为选举产生”和新中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

7、受人大监督”,表明监察官选任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CD项不符合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的监察制度,排除。6.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为官入仕主要通过科举来实现,即所谓“仕无他歧,强由科试”。这样,科场就成为无数士子终身孜孜以求的名利场,而由科举入仕的各级官员则成为官场名利的角逐者。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A.氏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B.士子们只能通过科举入仕C.改变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D.影响了古代社会的价值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