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

ID:31455410

大小:35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10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传统中国的儒学存在形态包括朝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三部分,朝廷儒学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主要是政治儒学;士大夫儒学阐释儒家道统,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大众儒学则侧重于儒家化民成俗的功能,是教化儒学。大众儒学的政治色彩较淡,也不太关注理论体系的建构,它关心的是人伦日用和生活践履。如果说作为一个学派的儒家的诞生是儒教国家建构的逻辑起点,儒学普及化和大众化的完成则是儒教中国形成的现实标志。在历史上,朝廷

2、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既相互影响,又彼此有别,构成复杂的张力关系。在传统中国,儒学的大众化与民间化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的结果。三代之时,学在官府,六经皆为王官典藏秘籍,王官之学是在学在君后与学在世卿,教育与大众之间存在相当的距离。在王官之学衰微的历史背景下,孔子开始民间讲学,首次将原先禁锢于庙堂之上、作为王官贵族文化特权的六艺之学传播到民间。孔子的民间讲学无疑是大众儒学的历史起点。儒家学派的创立,完成了由道在王官向道在师儒的转化,将君师合一的文化格局演进为君师为二,但这仅仅是一个伟大文化进程的开端,这一进程的最终目标是道在大众。汉唐是儒学主体地位的形成时

3、期,宋代则是儒学继续向民间扩展,并形成大众儒学教化体系的关键时期。大众儒学体系到宋代臻于完备,科举制度的发展催生了大量民间私塾。朱熹在司马光《家仪》的基础上完成《朱子家礼》,为家礼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北宋蓝田吕氏乡约的创立,开创了以儒家道德为基础组织乡村自治的治理模式,使得儒家组织基层社会的功能更加制度化。大众儒学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儒学与民间信仰的结合,逐渐形成了民间社会具有儒家色彩的信仰体系。以乡学、乡约、家礼、家谱、家教和乡土信仰为主干的大众儒学,遍布于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19-近代以降,知识界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压力下,对于儒学的批判日渐严厉,经过一

4、次次激烈反传统运动的打压摧残,到“文革”期间,不仅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儒家在社会上的传播体系也被连根拔起。近代思想界对于儒学的批评,否定了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普适性道德规范,却忽视了本来应该重点反思清理的对象,即儒法互补社会结构下所产生的朝廷儒学,其结果对于儒学本身和中华民族都是灾难性的。就儒学的三种不同社会存在形态而言,汉以后的朝廷儒学与君主专制的联系最为密切,的确与民主法治无法兼容,应该彻底否定。汉以后的士大夫儒学,既有与君主专制相妥协的一面,又有相当部分坚持着儒家的道统与人格操守,构成了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至于大众儒学,则主要是道德礼俗和民间信仰

5、。传统民间社会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大众儒学也是三个构成部分中最少沾染了法家式的专制气息的部分,它是民间社会自组织的精神动力,也是维护民间正常文化生态和社会生生态的关键要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众儒学是古老儒家返本开新的产物,也担负着儒学复兴在当代中国的新使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中国的儒学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分为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B.朝廷儒学与士大夫儒学都立足于朝廷,政治色彩较强,但朝廷儒学是政治儒学,士大夫儒学以传道授业为己任。C.大众儒学是教化儒学,侧重于儒家化民成俗的功能,着眼

6、于人伦日用和生活践履,并不太关注理论体系的建构。D.儒家作为一个学派,其诞生使儒教国家的建构具备了可能,儒教中国形成的现实标志是儒学普及化、大众化的完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传统中国,儒学大众化与民间化的长期进程中,孔子的民间讲学意味着大众儒学兴起,它将作为贵族文化特权的六艺之学传播到民间。B.儒家学派的创立,使道在王官转化为道在师儒,改变了君师合一的文化格局,使这种文化格局演进成君师为二,并且以道在大众为目标。C.大众儒学体系形成于汉唐,在宋代发展完备。大量民间私塾的出现、家礼的推广普及教育、乡约的创立都推动了儒学在民间的扩展

7、。D.儒学与民间信仰的结合形成了民间社会具有儒家色彩的信仰体系,是大众儒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众儒学遍布于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的原因之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近代知识界对儒学的批判一度极其严厉,是出于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压力,“文革”期间彻底否定了儒家思想,消灭了儒家在社会上的存在基础。B.近代思想界批评儒学产生失误,没有重点反思清理儒法互补社会结构下所产生的朝廷儒学,反而否定了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普适性道德规范。C.对于士大夫儒学要辩证对待,尤其对待汉以后的士大夫儒学,既要否定其与君主专制妥协的一面,又要坚持其坚持儒家的道统与人格操

8、守的一面。D.大众儒学担负着新时期儒学复兴的新使命,因其主要内容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