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ID:31455824

大小:46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10

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载,太公吕尚封于营丘。他到位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而周公长子伯禽受封治鲁也经历了一番“变其俗,举其礼”的建国过程。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A.传播周礼,促进文化认同B.开疆拓土,长治久安C.稳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D.屏藩王室,神化王权【答案】A【解析】“因其俗,简其礼

2、”说明齐国对于周礼进行了发展和传播,“变其俗,举其礼”也是传播周礼的表现,说明分封制促使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的是风俗和文化传播,不是疆土的拓展,故B项错误;前秦时期分封制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神化王权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D项错误。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

3、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2.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指出,(秦朝)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分封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面光,然后建立起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材料表明秦朝建立A.削除了地方制据的物质基础B.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C.使中国开始步人封建社会D.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16-分封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世

4、袭统治,秦朝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故B项正确;郡县制并不能消除地方割据基础,故A项错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是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内涵式打击旧贵族,并没有改变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点睛: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唐朝前期,皇帝是监察机构的授权主体,既可亲选御史,也可提名台院长官。唐朝后期.随着政事堂的设立御史“虽职在抨弹,然进退从违,皆出宰相”。这一变化说明唐朝

5、后期A.藩镇割据严重地削弱中央集权B.人才选拔权限上移C.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D.监察机制趋于合理【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政事堂设立之前皇帝权力至高无上,随着政事堂设立“进退从违,皆出宰相”,说明丞相的权力上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C项正确;藩镇割据属于地方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人才选拔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机制信息,故D项错误。4.明成祖朱棣授权锦衣卫可以直接建捕和拷问官员,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又铸北镇抚司印信,使锦衣卫北镇抚词成为皇帝直辖的特务机构。这反映出A.

6、明朝司法系统名存实亡B.司法对特务缺乏约束力C.司法体系在逐渐走向完善D.特务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锦衣卫属于明朝时期特务机构,直接隶属皇帝,“司法机关无权过”,B项正确;明朝司法系统只是管理不了特务机构,并不是名存实亡,故A项错误;司法体系并没有走向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中显示明朝特务机构正走向鼎盛时期,故D项错误。5.在古代雅典,法庭辩论阶段有些诉论人大肆谊染,如若自己被判有罪,他的家庭朋友.甚至城邦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而得到陪审员的同情而被判无罪。由此可知,古代雅典A.法官较注重诉

7、论人的证词B.审判的标准比较公正C.司法审判存在非理性因素D.民主渗人了司法过程-16-【答案】C【解析】“陪审员的同情而被判无罪”说明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掺杂感性的成分,故C项正确;材料中法官是依照同情,显然不是诉论人的证词,故A项错误,由于法官掺杂个人感情导致审判的不合理,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对于法律的干涉作用,故D项错误。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欧洲中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法便在一切国家里(法国是在16世纪)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除了英国以外.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

8、基础的”。这论述意在说明A.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B.欧洲法律体系的完善C.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D.罗马法对欧洲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欧洲中世纪法律立法基础都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说明罗马法对于欧洲立法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罗马法成就较为突出,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罗马法对于西欧法律影响,不是欧洲法律体系完备,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论述罗马法内容,故C项错误。点睛:罗马帝国第三次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系了整个帝国统治。罗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