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拼音版)

无量寿经(拼音版)

ID:31457892

大小:2.83 MB

页数:207页

时间:2019-01-10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1页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2页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3页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4页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5页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6页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7页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8页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9页
无量寿经(拼音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无量寿经(拼音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漢語拼音序願重校此經,閱時三載,稿經屢易。悲智並運,卒成斯篇。不但可以補王彭魏三家。吾師夏蓮居先生,未冠學儒,甫壯習禪,由宗而教,由密而淨。於壬申之歲,發然。原譯所無,徵與何有?是以五種原譯之外,雖有節會三本,而仍未能普遍流通亦未可知。夫會集與譯義不同,譯經須見梵本,會集須照原文,無徵不信,儒籍尚乖舛之弊,仍復不免。考默深原稿,未及校刊,付諸友人,身後印行,致有增減,云何補救?魏默深居士,復取五種原譯,融會為一,文字簡潔,遠過龍舒。而率增舒之失。夫龍舒之誤,在所會四譯之中,二林節刪僅限康本一譯之內,為例

2、不侔,有裨淨宗,厥功偉矣!二林因不慊王會,又取康譯刪其繁冗,節為一本,謂可救龍,或其別有定本,今已散佚,未可知也。至龍舒之淨土文,成於晚年,沾溉後學,,尚在中年,識解未超,誠有舛誤。但雲棲、靈峰兩大師所見南北之本,已自不同抄前著後,未順譯法;彭二林居士斥其凌亂乖舛,不合圓旨。謹案龍舒會集四譯時吳魏宋四譯,匯為一本,意在便於初學,往往取繁遺要,改深為淺,蓮池大師謂其元而後,僅存五本。此五本中,互有詳略,初心學者,遍讀為難。王龍舒居士取漢無量壽經,為淨土群經綱要,東來最早,譯本最多。自漢迄宋,凡十二譯。宋初印

3、原序一封大藏,持誦者稀。雖曹魏康僧鎧師所譯,號為詳瞻,而漢吳唐宋四本中義旨亦有詞互有詳略,義諦不無異同,初心學人,遍讀為艱。僅持一譯,莫窺奧旨,是以塵淨宗之盛,莫不以此經為宗尚也。宋元而降,古冊散佚,十二譯中,僅存五本,文本始譯於姚秦,觀經初顯於劉宋,二經未達乎東土,蓮社已建於廬山。唐宋以前,,而且詳陳苦樂,照真達俗,是以我佛屢說,諸師競譯,東來最早,譯本獨多。小淨土群經百數十部之綱要,一大藏教之指歸也。不但統攝事理因果,融會顯密性相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小雪候弟子黃超子敬序譯、三會本參考互證,則可知梅居士所稱

4、非溢美之詞也。未嘗稍參一意一句,梅擷芸老居士在中央廣播電台稱為最善之本。讀者誠能取五原審,不允流通,將有定本與序文等一並另刊,此雖初次付印之本,然於原譯之外,憲臣居士見之欣贊,亟欲付印,以致序文與會譯引證記均未付入,而蓮師因校勘未暢理圓。習淨土者,誠能受持讀誦,則於蓮宗法門統攝無遺矣。此本初脫稿時,張節會之疏失,實可稱集漢唐宋五種原譯之大成。佛學界諸尊宿多稱為文約義顯,詞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極談,眾生本具之化儀;一乘之了義,萬善之總門,重印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會集序二序具,豈不

5、大可哀耶!此何以故?佛徒不讀大經故;不弘大經故;大經無完本,而又不可能矣。以無上甚深微妙法門,竟使一般盲目者流,視為消極厭世、自了送終之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學知識階級,低首降心於淨宗之門,此尤難之又難,幾於一心不亂,得大輕安,獲大解脫,抑又難矣。現象如此,而欲使之普遍宏揚,而欲,而欲使之一門深入,不惑他歧,難矣;而欲使之不動不搖,一向專念,以期達到品、四十八願之名目,而於其內容仍不知也。噫!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堅亦多瞠然無以應也;乃至詢以依正莊嚴,修行次第,亦僅能粗舉七寶八德、三輩九;何者無量壽,

6、何者無量光,茫然也;叩以濁世惡苦,往生正因,與夫持名方法,流通也。吾常慨夫今之習淨宗者僅持小本,於小本僅持秦譯,問以法藏因地不知也蓮居師兄庶可當之無愧,此吾所以對於其會集之本一再讚歎,而惜其未能及早普遍明迄清,南北各藏以及中外刊本,詳審校勘,始可著筆。具此六者惟吾學佛老友夏。四須於五本原譯,了然胸次。五須於王彭魏三家節會之本,洞鑒得失。六須於宋須教眼圓明,照真達俗。二須淹貫群籍,深於文字。三須於淨宗法門,有久修專功三家節會之本,皆未盡美盡善,誠如黃超子居士所云,可見會集此經非易事也。一有之,曹魏本所無。彭

7、二林云:此經闡揚者少,實由無完本故。非虛語也。王彭魏康本所無者。如四十八願中最重要者,厥為蓮花化生,與國無婦女兩願,而漢吳本三瞭然,固無待余之詞費也。或又問曰:初印重印兩本不同,將以何者為準耶?余告備。千斟萬酌會成此章,問者不識之無,則莫如何。倘稍通文理者,詳覽原譯自可四為綱;復準魏唐兩本,以四十八為目,舉其綱既與漢吳相同,數其目則較魏唐為蓮公寓中,於是三人共同參詳,又復拈鬮佛前,始行定議,決奉漢吳二譯,以二十。蓮公會集此章,累月未決,寢餐俱減,而余與慧老法師恰於此時先後北來,遇諸八。遵魏唐兩譯耶?既有缺

8、而且複之憾;取漢吳二譯而補之耶?又將躬冒改經之嫌漢吳略;細辨之,漢吳盈而魏唐絀,緣二十四者不僅二十四,四十八者又不足四十也。漢吳兩譯願文皆為二十四,魏唐兩譯四十八,宋譯三十六,驟覽之,魏唐廣而耶?余啞然笑曰:聞子此言,知子不但於今本未嘗展閱,即於五種原譯亦未曾寓目慘淡經營報佛深恩之苦心也。或者又曰,古本全為四十八願,今竟改為二十四者何導行者遍觀各譯,廣獲法益,擴心目,堅信向,使無人持誦之古本光顯於世,此其乎?不慮於五譯塵封之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