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ID:31463335

大小:4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0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_第1页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_第2页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_第3页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_第4页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自觉。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子系统,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通过历史积淀,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化性或学术性的本质属性,又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和培养理想人格的神圣使命和独特功能。切实加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在牢固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塑造和谐人格的基础上,从管理层到教师层到学生层,人人参与,形成合力,以实现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

2、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校园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自觉。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子系统,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通过历史积淀,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化性或学术性的本质属性,又具有

3、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和培养理想人格的神圣使命和独特功能。切实加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校园“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良好的和谐文化条件,而且必将催生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民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进步观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手段和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校

4、园“和谐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文化形态的总和,是校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之间的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2]校园“和谐文化”不仅包括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而且本身就是这些文化的和谐统一。校园物质文化即环境文化,是指具有文化气息的物质设施和物质环境,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校园文化活动的规模。和谐的校园物质环境包括:一是优美的环境文化,如教学楼宿舍楼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室内简洁美观,室外绿化面积多;二是先进完备的设施文化,如办公设备,实验设备,报告厅,图书馆,阅览室等整洁

5、、齐全。[3]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必须相互协调,而且必须体现校园的精神文化和校园的文化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相协调。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被师生共同认可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办学理念、道德准则、群体心理、人文素质等一切精神文化形态,[4]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使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精神特质和精神品格,是理想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文化土壤、雨露和阳光。校园制度文化是指以书面形式写下来的学校规章制度及其具体运行中体现的文化。[5]如校训,学校制定的章程,行为准则,教学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合理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可以强制规范

6、学校主体的行为,它们是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行的保证,是精神文化在学校管理上的体现。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师生们共同或者各自从事的文化活动。行为文化是校园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参与最直接的部分。文明的行为文化体现在如下方面:生动活泼、科学合理的文体活动;周到、热情、有序、符合规范的后勤服务;认真、严谨、勇于开拓的教学科研;科学、合理、周全、严谨的组织管理。[6]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是其他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最直接区别校园有无文化的特征之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是其他文化的外在表现。这几种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7、相互作用,他们之间没有很明显的界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校园“和谐文化”作为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与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适应的“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质。其一是开放性。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与社会在很所多方面发生着交换,学校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学校科研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