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 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 试题

ID:31465950

大小:2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  试题_第1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  试题_第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  试题_第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  试题_第4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  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 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所有题目在答题卡上做答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60分)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道常

2、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B.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2.“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3.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3、.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A.兼爱B.以礼入法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5.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

4、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6.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2第2课宋明理学……7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12第4课礼制规范……17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22A.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B.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D.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7.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

5、多达1216幅。由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A.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B.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C.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D.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

6、处的各项工作要求8.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

7、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10.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B.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D.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11.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

8、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12.1902一1904年中国翻译外国论著533种,其中英文书89种,德文书24种,法文书17种,日文书321种。据此推论较为合理的是A.日本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