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ID:31467164

大小:180.46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1-10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_第1页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_第2页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_第3页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_第4页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问题研究25一、前言1.研究背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生活共同体。”解决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1]我国是人地关系紧张的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为扩大城市规模和工业区建设用地,土地征用成为了必然的经济行为。苏南作为领跑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地迅猛扩张的影响下,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

2、展并达到较高程度。在大片新开发的土地上,一座座厂房、一幢幢高楼林立的同时,出现了大批由政府组织的失地农民拆迁安置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大批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在政府整体迁移的安置政策主导下,被动地安排进入城市,一改过去村落散居的生活状态,转变为现代小区聚居,同时身份也“农转非”而成为城市居民。不可否认,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发展是顺应社会文明和城市发展进程的过程,它的出现推动了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使得失地农民得到了生活质态的提升和城市文明的辐射。从原先的分散居住到现今的集中居住,这一生活形式的巨大变化已经更加细化、重点地体现在了以安置聚居小区为主体的社区生活之中。本身社区层面就是人们针对切身需求

3、和贴身公共事务最有发言权,也是最能形成自我解决的办法层面。与此同时,由于安置小区附近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安置小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低廉的租住与转让成本等优势,农民集中居住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的入住。使得现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承载了“农转非社区”和“移民社区”的双重定义,这也为农民集中居住区这样的过渡型社区的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5根据历时8个月的调查与访问苏南若干典型的农民集中居住区(苏州、常熟、张家港、常州、南通),了解到在苏南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对整个社区治理的满意度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7.3%的居民表示非常满意,38.7%的居民表示满意,45.3%的居民表示一般满意,

4、三者累计高达91.3%的满意度。我们了解到在安置失地农民过程中,各地区政府按照人口来计算对农民的征地补偿费用,一般情况下,平均下来每户人家能够分到2~3户住房,多余的住房,居民大部分选择出租或转让以增加生活收入,这也是“农转非”居民面对陌生的城市生活压力下的一种自然行为。这也就不足为奇地出现了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的莲香小区“安置的农民为6500人,实际居住了1.2万人”的现象。再次,根据课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大专及以上文凭的仅占37.2%,收入水平也偏低,月收入小于等于2000元的居民高达63.2%,又加上人口结构复杂,新市民对陌生的居住环境,还有生活和生

5、产方式的巨大改变,随之带来心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这样失地农民与外来人员共享的统一标准、统一地点、统一规划的集中居住小区的治理,是比城市中成熟社区和精英社区更加复杂困难的课题,也是对传统社区治理理论的巨大的挑战和新的实践类型尝试。在整体满意度背后,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治理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难题。毕竟农民集中居住区还是新兴的一种社区居住形式,新市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居委会工作冗杂不清晰、职责错位不明确、物业管理尚未正规化等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原住民)市民化和外来人口的社会整合与社会融入这两个核心问题,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的和谐建设还是存在阻碍的。该篇文章将从展示这

6、一主要由失地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共享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会构成和生活状态,揭示当前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分析农民集中居住区内不同治理主体间的矛盾,进而提出改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建设和谐社区的对策思考。251.基本概念解析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源自于拉丁语,本意为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将德文Gemeinschaft(一般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公社、社区等)首次用于社会学。继而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他进一步将Gemeinschaft一词同Gesellschaft(一般译为社会)进行对比分析,用来说

7、明社会变迁的趋势和两种不同的社会团体。滕尼斯的著作出版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把该书译成英文,书名为《FundamentalConceptofSociety(社会学的基础概念)》。后来,罗密斯在一次把该书修订成《CommunityandSociety(社区和社会)》。英文社区(Community)一词由此产生。中文社区一词是20世纪30年代由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的学生从英文Community翻译过来的。从滕尼斯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