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定位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定位

ID:31471870

大小:2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定位_第1页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定位_第2页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定位_第3页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定位_第4页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定位林小苹香港大学课程与教育学系母语教学教师支援中心E-mail:linxp02@yahoo.com.hk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各领域的普及和与各学科的整合之时代要求,研究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应用研究的“定位”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剖析现状及问题入手,就态度、方法、效率方面,结合教学实践,阐明作者的观点,并展开多层次的思考;然后再切入全文的主体,就“定位”问题,展开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分析以最新的“认知学习理论”及“信息理论”为依据,提出掌握新的学习理念。最后提出只有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

2、式,才能使整体研究迈上新台阶。关键词:信息语文定位1引言一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悄然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阅读、思维方式。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已面临着的是全新的挑战。近年,教育部对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推进信息技术建设非常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已逐渐成为语文同仁努力达成的共识。笔者是一位长期扎根于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怀着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研究的深深钟爱,潜心探索研究及关注整体研究近十年之久。近年,发觉整体研究状况在声势浩大的背后隐藏着不少存在问题,它应引发我们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思

3、考,尤其是应用研究的定位问题。提及定位,我们自然地会想起信息技术教育中由“硬件”“软件”“应用”三者组成的那个互为依存、互相制约关系的辨证整体。这一整体中,人们往往注重物化环境的“硬件”“软件”建设,而忽略了“应用”研究这一整体中应有的重要性地位,致使“应用”研究处于整体中的薄弱位置。而就应用研究来说,在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中,又因认识观念的模糊,对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的特点未能全面认识,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误解,致使整合研究出现一些偏向,走入了误区,偏离了应有的正确位置。今将所悟诉诸于笔端,意在抛砖引玉,引发思考及关注。2离位——问题的剖析2

4、.1“神秘恐惧”与“厌倦冷淡”多媒体语文教学研究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它所涉及的知识与技术与学科原本的课程有较大的距离。这对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从一开始便对其怀着忐忑不安的恐惧感,大多数人也都因这位朋友戴上神秘的面纱而迟迟未敢与之接近。随着教师队伍普及计算机知识热潮的涌起,通过全员培训及考级等手段,广大教师初步掌握了“OFFICE”系统。如“WORD”的文档处理,“POWERPOINT”的基本制作及运用等等。应该说,时代为我们揭开了这位朋友的神秘面纱,多数人开始敢用想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

5、术为语文教学服务。也许这一浪潮来得太迅猛,我们还来不及去深入思索就匆忙上阵了。于是,大有一窝蜂而上之势,多数人在“参照执行”,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未能成正比。这也就难为我们相当部份的语文教师开始产生“厌倦”,态度开始从一端滑向另一端。从“神秘恐惧”到“厌倦冷淡”,这其中并无漫长的“历程”27,也并无本质的变化,只是对多媒体计算机特点及网络技术特点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尚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者说,群众性的研究热潮还需要行政部门及研究机构及时、科学、正确的理论导向,否则,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会与广大同仁的热情的初衷相去甚远。2.2“盲目机械”与“画蛇添足”

6、由于多媒体计算机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其形象性及直观性极为显而易见,因而,人们认识它时,极容易从直观性入门,这倒无可非议。假如教学设计过程选用形象直观性的特点是为了“创设情景”和“演示过程”教学目的服务,其意义是积极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更应广泛去认识和研究多媒体计算机除形象、直观等辅助教学之外的其他特点,如:提供“协助式学习”的交互式特点;提供“探究式学习”的提示性特点;提供“发现式学习”的智能化特点。出自于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其结果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曾几何时,我们会看到:“黑板上的板书”搬上了“电子屏幕”;学

7、习内容变成了“电子文字”加“音像组合”;虽然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阶段,尤其是实验研究的起步阶段,这种“演播式”仍占一席之地,但是,停留在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说,大面积的“盲目机械”容易走上“形而上学”的迷途。语文学科既古老而又丰富,尤其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佳作,都是整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其丰富的内涵是并非一个画面、一幅情景所能表达及包含的。当然,不可否认,高品质、多元化的媒体信息或影音资料加以科学恰当的媒体呈现时机能为学生的再造想象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锦上添花”。而借助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应该让学

8、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默读、听读、朗读、诵读------,在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直觉感知能力的过程中启迪学生去感悟作品的真谛、品味作品的内涵。切切不可为其简单的“描绘形象”而去对文学作品机械地“诠释图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