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九传统文化新题速递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九传统文化新题速递

ID:31474264

大小:37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1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九传统文化新题速递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九传统文化新题速递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九传统文化新题速递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九传统文化新题速递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九传统文化新题速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专题九 传统文化新题速递1.下面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B.“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D.“龟兔赛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都出自《伊索寓言》。这些寓言既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2.下面有

2、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B.《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是一部纪传体史书。C.“铭”“说”“记”“表”“书”“序”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如《爱莲说》《马说》等。D.朱自清的散文或平淡真挚、以情动人,如《背影》;或文辞优美、想象丰富,如《春》,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3.下面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尚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3、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宏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副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C.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4.某班组织以“我爱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探究个人书法与字库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一】字库是外文字体、中文字体以及相关字符的电子文字字体集合库,做的是书

4、写电子化的工作,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电子产品上。【材料二】艺人徐静蕾、“粉笔奇人”崔显仁的书法被方正字库选择收录,收录标准并不唯名,关键在于其书法本身的质量:徐静蕾的字有超过十年书法练习的基础,崔显仁的粉笔字创意独特,功底扎实。【材料三】方正字库的柳楷、瘦金书、康体,就是基于柳公权、宋徽宗赵佶、康有为等人的书法进行开发的。(2)《汉字演变五百例》中“隹”的解释为“短尾鸟的总称”。请你根据这一解释,探究“集”的本义。5.综合性学习。【材料一】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

5、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图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材料三】“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

6、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勇于探索”的精神。(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字以内)6.某校近期将举办“致敬国学”主题活动,以下是前期搜集到的部分资料。【材料一】国学又称为中国学。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传统学术文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张之洞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固

7、有之学)这一概念。【材料二】国学强调尊道、贵德、仁义、自然、人文、教化、节俭、谦下、自强、不息等精神理念。诵读这些文化经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提升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从而丰富心灵并健全人格。【材料三】我本人幼年背诵了不少诗文,直到成年能够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以万里漫游来寻找这些诗文的述实地和写作实地。真是感受无限。这种诵读和重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余秋雨七十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幼年所诵读的“高处不胜寒”和“鸿飞那复计东西”等名句

8、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