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五写作课时1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五写作课时1

ID:31474269

大小:3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1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五写作课时1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五写作课时1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五写作课时1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五写作课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专题十五写作(课时1)一、(2015·济南)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1.思维导图2.思路分析(1)抓住中心词——那声音。“那”,可以理解为“某种”。“声音”这个词是写作

2、对象,要记录、描述印象深刻的、触动自己(某人)心灵的声音,如“晚归的自行车声”“祖父的拨浪鼓声”“老师的一句鼓励”“朋友的一句安慰”等声音。题目决定了文章必须要有对“那声音”的细节刻画,考生需要通过这个声音,再现场景,表达感悟。(2)审清修饰语——常在心田。“常”是“经常、一直”的意思,表明多次;“在心田”是“记在心里、难以忘记”的意思。(3)比出弦外音——题目的“留白”。我们不妨找一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如《那声音,在我心中》,一比可知,《那声音,常在心田》要凸显“常”,文章可以写“常在我心田”,也可以写“常在他(她)心田”;“心

3、田”指内心、良心,如“滋润心田、心田洒扫、昧了心田”,与“心中”不同,多含褒义,要表现一种积极的体验或思考。还有,这种声音的制造者是谁?可以是人之音,也可以是物之音,也可以是自然之音等。(4)明确详写点——突出中心。“常在心田”决定了在立意和材料选取上,要体现出某种声音“为什么会经常记在心里”。一定要写出“那声音”常在心田,常现耳边,每每遇到特殊事情的时候都会在心间响起,会警醒自己、激励自己、愉悦自己,因为它难忘,它对“我”(某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对“我”(某人)影响很大,引发“我”(某人)的思考,启迪“我”(某人)的人生

4、……这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且文章的立意要从这里体现。这样一来,思路就渐渐打开了。将思维向“五维”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发散,即向亲情、校园、自然界、社会、艺术等不同的角度扩展,许多生活的场景就可以在记忆里被唤醒:可以写亲情——幼时父亲晚归的自行车声、祖父

5、的拨浪鼓声、妈妈的一声嘱托、父亲的一声叹息等;可以写校园——老师的一句鼓励、同桌的一句安慰、队友的加油、同伴的呐喊等;还可以写自然界中优美动听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竹子拔节的声音、蝉鸣、蛙声、蛐蛐的叫声、雨水滴落的声音、荷叶在风中舒展的声音等;当然也可以写狐貂被杀前的哀鸣、树木被砍伐声等;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如车祸瞬间刺耳的刹车声、忧伤或悠扬的琴声等;可以写内心的声音——名人的话语、梦想的声音、坚强的声音、感动的声音、自信的声音、历史的声音、文化的声音等。有比较才能有创新。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素材选出来,丰富多彩的立意也就可以呈现出来了

6、。例如:给我们以感动、温暖,让人重拾信心、动力;让我们成长,给我们启示——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为人处世的方法、走出困境的道路、成长道路上的坚持;声音承载我们美好的回忆——有这样一些声音,每当它们响起,我们脑海中就会有那似曾相识的欢声笑语,就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声音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改变,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让我们对生命、人生、生活有更深的思悟。二、(2016·济南考纲)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

7、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题目二:种子发芽以后题目三: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1.思维导图2.思路分析《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原载于2015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卷。这个题目

8、与《那声音,常在心田》等命题作文不同,作文题目前多加了一则材料,这则材料对题目多了一重限定作用,审题的难度就加大了。审清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准确解读所给的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意旨解读作文题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