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ID:31487712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导学案”积极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先进理念,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填鸭式”学习模式,开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然而,部分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出现“预习量不当、预习案缺少针对性”等问题,极大地削弱了“导学案”功效。如何提升学案导学预习实效,成为当下教师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  [关键词]  导学案;编制;提升实效;策略  “导学案”积极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先进理念,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填鸭式”学习模式,开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

2、方式。经过几年的尝试和观察思考,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8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

3、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导学案”编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预习阅读与自测题量不当  即预习量过多或过少。预习量过多表现为:每节课之前必有预习案,每个预习案包含的内容太多,预习案篇幅太长或文字太多。预习量过少表现为:多数时候不布置预习任务或预习只是指定阅读欠缺内在联系的某1~2段内容,有时也不设置思考题或自测题。预习量过多,大多与课堂教学前置化倾向有关。预习量既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造成课时紧张,又必然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学生难以有充足的预习思考时间,预习只是疲于应付;预习量过少与未能认识到预习,也应是与一个完整的学习或思维

4、过程有关。预习量过少不能引导学生聚焦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不足以引发必要的思维,不能使学生感知知识联系和产生疑问。总之,预习量不当只能降低预习所应起的作用。  (二)预习内容缺少甄选和编排  这主要表现为随意划定预习范围,照搬教材、习题集或别人的案例等。由于缺少对教材内容进行甄选和编排,教材的陈述式和结论性表述,限制了学生在预习中的自主思考;由于缺少对相关习题的选择和修改,预习案在引导学生自学上缺少针对性、层次性和梯度性;由于简单模仿别人的案例而对案例的情境和问题理解不准确,致使采用情境性材料远离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学生难以在感受现

5、象、联想已知、聚焦目标、激发学生质疑上达到预习的效果。8  (三)预习案呈现方式简单化  一方面,预习案采用阅读教材等材料,完成简单的填空或习题的方式,而完成这些填空或习题不需必要的思考;另一方面,学案材料的涵盖力不够,预习过程无法渗透导学的思路。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只需从材料中划出相关词语,在无体验和无思考中肤浅地了解要学习的材料。  (四)对预习的反馈和指导不足  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和过程的反馈与指导不够重视,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预习效果、预习生疑、预设思路和预习技巧的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也没有给予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缺少对预习的反馈

6、和指导,学生和教师难以在交互中进行恰当的学法和导法的调整,于是学案导学、以学定教和发展学力的效度在起点上就大打折扣,学案导学的“导”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三、提升学案导学预习实效的策略  在初中地理课程体系中,教学任务和课时安排确定了地理学科不应该也不可能布置固定模块化的、大容量的预习作业,所以,每一节课都发布千篇一律的大篇幅的学案,不仅起不到预习的作用,而且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没有或者过于弱化预习环节,显然就是忽视预习的诸多作用。为了克服以上问题,较好发挥学案导学的预习作用,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下面结合湘教版2

7、014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谈谈提升学案导学预习实效的主要策略。  (一)紧扣内容,精简学案  8地理教学内容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即原理规律类和方法应用类。前者以阐释地理事项的组成结构、相互作用、运动机制和时空规律等内容为主,多出现在每一单元的前面章节中;后者主要是关于应用基本原理规律在具体情境中解释、评价和解决相应问题的程序与方法的内容,多出现在各单元的后面章节中。对于前者,可以“现象特征概括――相关因素分析――原理规律归纳”的思路展开教学;对于后者,可采用“信息获取――主题判定――模型提取――情景比较――方法筛选――方法反思”的教

8、学思路。  根据内容特点及教学思路的差异,笔者对原理规律类的内容采用“现象图析――原理图解――模型图示”式的预习学案,即引导学生根据图文材料绘制现象解析图,并在分析现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绘制其形成原理图,最后归纳反映此现象分布规律模型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