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

ID:31488702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_第1页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_第2页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_第3页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_第4页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  [摘要]近5年来,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呈现出题目分值逐年提高,考生得分却普遍偏低的情况。为攻克这一复习难题,教师必须客观审视小论文题型的命题类型与特点,仔细分析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题题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09  近些年来,小论文题成了历史高考的“时尚”,在各地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近5年来,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呈现出题目分值逐年提高,考生得分却普遍偏低的情况。为攻克这一复习难题,一线教师必

2、须客观审视小论文题的命题类型,总结归纳其特点,并仔细分析学生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教学实际调整复习策略。  一、审视历史小论文题的命题类型  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及各地模拟卷考查的历史小论文题型主要有两种:第一,史论型。要求考生论证说明某一历史观点。第二,史料型。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出小论文的主题,自拟题目,撰写论文。以上两种类型,较为常见,在此不赘述。但除此之外,近年来其他省市的试题中还出现了论文提纲拟写式和模式评析式小论文题等题型创新形式。5  例(2015年江苏省历史考纲典例示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

3、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以此图概括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二、归纳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命题特点  第一,从纵向来看,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难度稳中有升,每年考查角度不断创新,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如2011年考查论证历史学家陈旭麓观点一题,是两点论(传统经济结构近代更生的积极影响和消

4、极影响并存)与重点论(积极影响是历史的主题)结合。2012年要求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此题可以从造成认识改变的内外因角度考虑,即内因是史家自身的改变、外因是时代的变迁。2013年要求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侧重多角度论述,应考虑历史常用角度:经济、政治、思想;背景、过程、结果等。2014年要求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暗含对学生比较能力的考查,近代是针对古代而言,命题立意巧妙。而2015年要求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以往都是论证一个观

5、点,2015年则是对考生提出了“客观公正的立场”要求,涉及“人性”,暗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可谓别出新意。5  第二,从横向来看,近年来各省市试题中小论文题绝不少见,命题立意大多聚焦历史素养考查,侧重体现学科价值。该类题往往渗透某种史观,紧扣教材重难点,关注社会热点,能拓展学科教育与鉴今功能,具有科学性与导向性。如2014年江苏高考题“王韬课士的近代性”的小论文题就很巧妙地融入了教育改革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充分体现出历史学科所特有的史鉴功能,并见微知著,从上海格致书院的课士变革中管窥出当时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新旧杂糅的社会全貌。  第三,从总体来看,小论

6、文题型的区分度较好。历史小论文题评分大多采取SOLO分层评分模式(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保证了试题良好的区分度,体现了考试的选拔性。该类题的答题导向与要求非常明确,命题立意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与创新能力的体现。  第四,从选材来看,命题素材选择偏向经典与朴实。小论文题一般选取经典材料,以利于论证引用的科学性。而且材料的选择往往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语言比较平直、朴实,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一般不存在阅读或理解上的困难,从而保证考生都有话可讲,能较好地呈现思维过程,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  三、分析学生

7、解答历史小论文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首先,教师要明确一份好的小论文答卷的标准。一份好的小论文答卷一般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其次,将学生样卷与以上标准匹配,就很容易发现学生解答历史小论文题普遍存在的问题。5  1.论点不明确,观点不完整。比如在2011年江苏高考中,一些学生在解答小论文题时,只能论证历史学  家陈旭麓一个方面的观点,即传统经济结构的近代更生导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中的一方面影响,更多的学生连一方面的影响也不能总结,单纯抄材料史实或背书。而在2012年江苏高考中,试题论点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史家自身认识论的变化

8、,史家会对历史的认识进行修正”。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论证时基本上是回答时代的变迁导致史家对历史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