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

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

ID:31488834

大小:1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_第1页
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_第2页
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_第3页
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_第4页
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  摘要:对植被生态学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和尝试及其效果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纪录片视频片段与课堂融合、教学互动(课堂辩论赛、家乡植被的概况介绍和展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阅读和思维、考核方式的改进、课程中心网站的建设和利用等内容,这些探索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如实反馈和评价,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是一种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探索;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Q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57-03  一、植被生态学的定位和作用  植被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群落及其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2、是生态学中发展较早、理论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分支,属于经典生态学的范畴,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植被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农、林、牧、渔、环保、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综合性高等院校中有关院系都已开设“植被生态学”9课程,主要是作为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笔者于2011-2012年秋季和2012-2013秋季学期在四川大学独立讲授了《植被生态学》课程。该课程为全校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同时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总学时32个,2个学分。在沿袭川大优秀教学传统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除了一般的基础理论课的授课要求之外,笔者进

3、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二、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初步效果  1.纪录片视频片段与课堂融合。植被生态学课程所涉及的很多现象和规律,以笔者的体会,很多教师在讲授这些有趣现象和规律时,仅凭口授的方式去描述和介绍,给人百闻不如一见之感。目前,丰富的优质纪录片视频可以通过网络较容易的获得,这种展示方式让课堂教学多了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植物私生活(ThePrivateLifeOfPlants)、植物(Plant)、野性中国(WildChina)、自然界大事件(Nature'sGreatEvents)、行星地球(Planet9Earth)、森林之歌、大美青海等

4、纪录片融入了部分章节中。把部分视频的片段与植被群落中的现象和规律结合,对讲课内容进行了生动的补充和展示。比如,在讲授植物群落中的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关系时,分别用到了植物私生活(4)30:30-36:40和植物私生活(6)8:00-11:00中的视频片段;在讲授植物群落中的寄生关系时,先介绍了鸟类和在桑寄生植物传播种子过程中的作用,用到了植物私生活(5)34:30-39:10和行星地球(8)中26:55-30:00虫草寄生的片段。另外,向同学们介绍了冬虫夏草,用的是大美青海(2)15:00-18:45。在讲授山脉和河谷走向对植被的影响时,介绍了我国横断山脉和高山峡谷通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从而

5、影响了植被的组成和分布,用到了野性中国(2)8:00-16:50。结合森林之歌1-万木撑天(19:00-31:00),讨论了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比如引种、生态入侵、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森林的破坏、全球变暖下的植被分布变化、全球变暖后的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变化等。在面对一些有趣的纪录片片段时,大多数同学都会聚精会神。通过播放视频后的一两个简单提问以及讨论,可以让同学们充分理解相关现象和概念。多次的课后,学生都找笔者讨论纪录片中的生态学现象,并且都希望能够共享纪录片,为此,笔者专门把涉及到的纪录片全集都放入到移动硬盘并且借给他们共享。他们课后会很感兴趣的把笔者未播放的那一集甚至是一

6、个系列的纪录片都看完,在课前或者课后见到笔者后都会很赞叹植物世界的美妙和自然界的宏大。笔者认为,结合一个特定的生态学现象或者概念,在一个短时间内用视频展示并且加入点评和讲解,如果这种短视频共享到课程中心供同学们学习,实际上这种授课方式就是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一种运用。  2.教学互动。①9课堂辩论赛。通过课堂辩论赛的方式,结合特定的题目来让同学们自己收集资料和在对立的辩论中发现问题和进行思考。比如,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有利还是有害?当讲到人类与自然植被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考虑到转基因有害还是有利的社会大辩论背景,请同学们准备了近一周的材料

7、之后,正式开展了一次辩论赛。考虑到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和现场时间的把握,笔者自己担任了主持人,请同学们分成了3组,第1组,有利的;第2组,有害的;第三组,中立的。结果第1组和2组大概各12人,中立的3人。同学们在2节课90分钟的时间内,辩论非常激烈,辩论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了手头搜集的资料,但依然觉得不够有说服力,有的同学则用手机联网来找到相关论据。但由于知识储备和准备不充分,辩论并没有走向太深入,一些基础问题阐述不清,纠缠在基本的证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