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点式试卷评讲法

分散点式试卷评讲法

ID:31489084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分散点式试卷评讲法_第1页
分散点式试卷评讲法_第2页
分散点式试卷评讲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散点式试卷评讲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散点式试卷评讲法  一直以来,教师评讲试卷往往集中一两节课对整套试题按顺序逐题分析。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对一道题要做到讲评透彻,必须从该题考点题眼破解,到学生错点原因分析以及防错措施,再到相关知识点延伸和类型题的归纳梳理等等,耗时较长,重点无法突出。而且学生对集中轰炸的多个知识点也难以完全消化,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实践,我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试卷评讲方法――分散点式评讲。  一、试题阶段划分与侧重点选择根据  例如评讲2016年全国高考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时,我把试题划分在五个课时中,除作文外,其他五种题型分散在一周五节课中的前十分钟。第一

2、课时我选择阅读理解B篇作为评讲重点。该篇文章是带有书目作为小标题的说明文,各段中书名、作者、内容介绍分别整齐呈现,题目主要涉及书名、作者与书的内容的对应。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简单的类型题,学生得分较好,但是我了解到他们答题缺乏技巧,用时较多,因此我针对如何快速找到该类文章答题点的有关技巧评讲这篇文章。有时一篇阅读题主要评讲点不在于文章类型,而在于题目类型,如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词义猜测题等,还有些在于陷阱类型,如偷梁换柱、以偏概全等,都可以作为评讲点。完型填空是最难找“点”3的题型,解题技巧的评讲包括同现、重现、逻辑推理等,除此以外,还可以从如何结合文体特

3、点、文章主题选定答案,也可通过分析学生的高错选项和文章中学生的高错区,从解读陷阱入手进行选“点”,破“点”。每次课时完成十分钟的评讲后继续按学期计划安排学习课时知识点。这样做到知识学习和解题能力训练两不误,而且由于教学针对性强,评价过、评讲点少量集中,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易产生疲劳,增强了教学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评讲方法,多侧面多层次落实评讲点  以某次改错题评讲为例,短文中出现“Itwas8o’clockthatfathercamebackyesterday.”句中that应该改为when.根据经验,这一句型的评讲不能只流于“

4、Itis…when”句型的熟记,也不能对整个状语从句展开讲解,因为课时不允许。学生对答案的误判主要是对几个it开头的句型的混淆。因此评讲的重点在于几个句型的理解、熟记和辨析。我首先用PPT呈现四个跟时间相关的it句子,分别出现since、before、when、that四个连词,引导学生翻译成中文,体会四个句子意义、连词的不同,朗读诵记若干次,再结合句子理解,引导他们对比四个句子差异,先按时间点和时间段的表述分为两类,即before和since句型是对时间段的表述,而when和that句型是表示时间点的,接着通过翻译两两区分。通过对比加快学生对四个句型意思

5、的理解。再让学生完成PPT上的四个句子中连词的口头填空,针对答案反馈得出学生的理解盲点,抓住问题所在进行破解。结合情景抛出中文句子进行快速口头翻译,比如:Itis5minutessinceclassbegan.Itwillbethreeweeksbeforewehaveanother3exam.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四个句型时态的差异。由于事先对教学程序和例子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短短十分钟内通过视听说读练译多种刺激手段,知识得到多侧面的感知与运用,亦学亦练,反馈及时,学生能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三、点式评讲,线式教学  对试题分点评讲,优点是加强阶段学习

6、的针对性,但是由于同一考题被老师切割成不同考点分散讲解,题目内容和解题依据缺乏整体性,学生难以培养综合把握题目和综合运用解题技巧的能力,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例如对涉及动词形式填空的题目,评讲时一般是引导学生从句子成分入手,首先判断所填空格需要谓语还是非谓语动词,对谓语动词考虑时态、语态、单复数问题,至于非谓语,单次评讲只能分析题目所涉及的表达功能某一问题,如非谓语动词作定语,包括前置后置问题,作定语的时间问题,主动被动问题,以及固定搭配问题;如果是作状语,除了通过句子的意义逻辑分析判断是何种状语,联系todo,doing,done作状语的功能特点

7、对号入座之外,还应该对一些易混淆的状语判断方法了如指掌并具备快速做出判断的能力。这样只靠单次评讲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整个知识网络很难构建起来。因此日常教学和课后训练内容应联系各阶段试题评讲点,连点成线,点线结合。对评讲过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设计相应题目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比较辨析。一方面,题目中的知识得以复习巩固;另外,不同时间评讲中涉及到的知识和不再是各个孤立存在的点,而是有机联系的知识链,对问题的考虑和各种解题技巧的运用也能够综合把握。  责任编辑魏文琦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