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

例谈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

ID:3149086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例谈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_第1页
例谈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_第2页
例谈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_第3页
例谈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_第4页
例谈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  思源于疑,疑贵在“设”.好的设疑,是在教师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遵循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导入新课教学;可以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难点;可以活跃物理课堂气氛,增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还可以拓展课堂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结合实例就问题情境的类型及其创设策略谈谈笔者的体会. 

2、 1导入型问题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可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吸引学生进行探究,可以围绕旧的重点、难点知识设计问题,引出新知识,也可以从相关的知识中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及求知欲望.  如学习大气压时提出:用吸管吸饮料时,真的是用嘴将饮料吸上来的吗?在学生看来饮料明明就是用嘴吸上来的,怎么能说不是呢?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电学复习课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同学们,电学内容实际上就是三个演员在一个舞台上演出了很多精彩的节目,你知道这三个‘演员’是谁吗?这一个‘舞台’

3、5又是什么吗?你知道这些精彩的节目有哪些吗?请你列出节目单,并简述节目的内容.”  好的导入型问题能为学生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学生集中精力,主动、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  2对比性问题情境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往往需要设计一些对比性问题,这有利于学生辨析知识的差异,认识知识的联系,使知识形成网络化.  如压力和重力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力,为区别它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进行对比:(1)什么叫压力?什么叫重力?(2)压力和重力分别是哪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谁?(3)压力和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4)压力和重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4、通过上述对比,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两个物理量,并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3对立性问题情境  对立性问题情境,即设计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对结果作出矛盾对立,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预测,以激起学生较强的情境反应和急切的求知欲望;然后可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各抒己见,甚至展开讨论,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可通过某种方式或事实材料否定其中一种预测,或先不点破最终结论,而由师生合作探究,共同揭开谜底.5  例如,在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课上,将两个外观一样的小瓶子(一个内部放沙子,一个什么也没有)浸没在水中,让学生判断水中的瓶子将会怎样运动.结果有的小组说小瓶子下沉,有的小组说上

5、浮.然后,通过实验观察到一个瓶子下沉另一个瓶子上浮实验结果与学生假设相同或者矛盾.学生急于想了解自己究竟为什么对或错,自觉进入想探究问题的思维兴奋状态.再如学习功时,视频展示人挑担子在水泥地上行走,累得满头大汗,问:人对担子做不做功?学生在争辩中加深对做功必要条件的理解.  通过创设这种问题情境可挖掘和展示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活动,使学生听得专心、看得仔细、想得认真,也使教者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效.  4递进型问题情境  设计这类问题通常是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实验教学而设计的.对于重点知识,学生往往理解较为肤浅,这

6、种巧设问题,能引发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对于难点,可以设计小台阶的铺垫性问题,简化、分析难点.实验教学中,可在实验的每个重要的环节预先设置疑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去探索、观察,并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  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10个问题推进探究、突破重难点.  问题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器材我们如何放置又如何调节会对我们找像有帮助呢?  问题2: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来找一个像给老师和其他同学看看?找到像后,应该记下什么内容?  问题3:找到缩小像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

7、物距和像距又分别是多少?你发现成缩小像时,这两个数据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问题4:找到放大像的同学请举手,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你发现成放大像时,这两个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5  问题5:同学们想一想,会不会有一个等大的像呢?如果有,此时物距和像距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呢?  问题6:这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来验证,我们如何才能尽快找到这个像呢?  问题7:找到等大的像后,像距和物距等于多少?我们发现一个固定的凸透镜,对应着一个焦距;当该凸透镜成等大像时也对应着一个物距,焦距与物距之间必然有内在的联系来决定该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同学们对比这两个数据发现了什么

8、规律?  问题8:同学们再根据问题3和问题6的结论,能否再进一步猜想一下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放大或缩小像的条件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