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背景资料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巧用背景资料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ID:3149128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巧用背景资料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_第1页
巧用背景资料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_第2页
巧用背景资料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_第3页
巧用背景资料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用背景资料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用背景资料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题――作者、背景――文本”这种模式化的教学程序往往对学生的后续阅读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动态地把握教学流程,选择最佳的介绍时机,使背景资料的介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适时有效地呈现背景资料呢?笔者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几点想法,请专家指正。  一、紧扣文本,精心选择  每篇文章都与其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意图息息相关。文本不同,教学目标不同,背景资料介绍在教学中选择的内容也有所不

2、同。如进行知识教学,就要选取必要、精当的知识,不必面面俱到;如是为理解文意服务,就要选取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的内容。  在教8年级下册《变色龙》时,由于时空的因素,学生对于契诃夫这一俄国文坛上,乃至世界文坛上的大师级的人物,知道的并不多,对于这篇文章表达的主题――表达作者对沙皇黑暗统治下的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更是难以把握。网络上,资料上关于俄国那段不光彩的历史资料更是多如繁星,所以我在备课时尽可能选择删繁就简,选择一些学生能够把握的材料加以介绍,深入浅出,学生通过对提供的材料的掌握

3、以及主人翁奥楚蔑洛夫相关人物描写的分析,较为顺利的理解了人物性格以及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面对浩如烟海的背景资料,教者要审4“本”度势,选择忠实于文本,忠实于作者,忠实于文章主题的背景资料。  二、灵活把握,适时呈现  许多语文教师习惯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介绍作者及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语文教法。然而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就不一样了,容易导致学生阅读文本产生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阅读的真实体验和独立感悟,因而注定是“走过场”的形式,不能让背景资料产生其应有的效应。在阅

4、读教学中,教者应根据教学需要,捕捉介绍背景资料的最佳时机,不超前,不落后,实时呈现。  如笔者在教学8年级下册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作者写作这篇赠序的目的很明确,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同乡马生君,勤奋和专心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关键,在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具体展现自己与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不同之时,学生对于科举考试以及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我备课时就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此时以投影的形式加以呈现,这样方便学生明了宋濂的苦衷,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深刻了解。可见,背景资料介绍具有引导和配置作用,时

5、间上要做到准时和适时,要恰当把握配置的时机和合理控制配置的时间段。空间顺序上做到关照和紧扣阅读内容,达到优化布局的作用。  三、变换方式,激发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背景资料的呈现方式,存在简单化,模式化现象,这不仅让学生觉得乏味,而且对于学生解读文本也收效甚微,因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的穿插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4  在执教8年级下册鲁迅的白话文小说《孔乙己》时,在讲到“孔乙己因偷了丁举人的东西被打折了腿”这一情节时,我没有直接介绍相关的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及中举该享受的福

6、利待遇,而是设置了两个问题:丁举人凭什么对与之同窗的孔乙己下此毒手?古代读书人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身在当时会如孔乙己,范进般死读书吗?引发同学们去讨论,在学生们讨论胶着状态之际,及时地介绍相关的知识,这样在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巧妙而生动地插入背景。这样,学生借助背景资料理解文本,既不至于被艰涩的文字所累,又不会被时空所阻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关注学情,有的放矢  在阅读教学中,教者在背景资料的引入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要,尤其要善于发现并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困惑、挫

7、折的原因,并提供能达到化解疑惑、平缓坡度之功效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这些“帮手”,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如在执教9年级上《捕蛇者说》这一课时,由于时过境迁,学生对于本课中蒋氏的哭诉,是否有失偏颇,学生之间也存在争议,笔者插入了关于中唐时期的历史知识,史书记载:中唐赋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两税外,加征种种苛税。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劳动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天灾,无疑雪上加霜,他们纷纷逃亡、流浪,以至十室九空。通过介绍,学生对于当时永州百姓“非死则徙”的生

8、活状况深信不疑。再者关于柳宗元在文末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我要求学生思考:作者的愿望能否实现?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想法?学生的理解又陷入迷茫,在我示意学生联系刚才插入的时代背景信息后,学生终于明白,作者思想的局限性,而又无可厚非。  总之,写作背景资料的运用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注意背景资料的呈现应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推进,真正让背景资料,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初级中学(2256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