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

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

ID:31495501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1页
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2页
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3页
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4页
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  摘要:对比近年来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分析了北京大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高校课程改革需要在课程国际化、信息化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特点趋势  课程建设在大学育人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在《现代教育学基础》中指出:“课程的本质在于它是人格形成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内化的手段;是将目标化为手段的转化力。课程就是在实际展开的场所里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反复探讨,产生出无限的新目标,从而开拓创造过程的。”可见,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高校课程的结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重视课程

2、建设,加强对国内外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高校课程改革趋势  观察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课程改革,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趋势。一是课程设置上,重视基础性课程。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1986年发布的《大学:美国大学生的就读经验》中对美国大学以往对基础知识教育的忽略提出了严厉批评,并提出了七个可供探讨的领域:语言、艺术、传统、社会机构、科学、劳动、自我认识,认为在这些领域可以重点开设基础课程,“6不仅要把学生引入基本的知识领域,而且要使他们明了各科之间的关系,最终把知识应用到校外的生活中去”。近年来,美国大学也普遍重视基

3、础性共同课程的建设,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二是课程方向上,科学与人文并举,强化人文课程。近年来,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通过调整课程目标,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功能指向。日本很多大学在战后初期都设立了教养学部,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实施了具体的课程改革,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全校教育科目”。三是课程内容上,重视交叉性和综合性。近年来,德国根据自身特点,在大学课程与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融合、强调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的综合、建立跨学院的地区研究所、建设综合制大学或系所等方面作出努力。日本近年来也高度重视交叉性课程建设,通过开设“地球与环境”“信息与行为”等综合课

4、程、实行四年一贯制教育、改革教学计划、设置跨学科专业或学部等。四是课程改革趋于国际化。近年来,美国高校课程改革趋于国际化,如开设关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及国际关系方面的课程,有些高校要求学生会讲一门外语或通晓外国文化;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文部科学省于2009年启动“Global30”英文授课项目,鼓励日本高校开设英文学位项目或英文课程,政府将持续10年对选定的37所院校每年拨款1亿~4亿日元协助各高校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五是提高课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近年来,慕课在美国兴起并迅速发展,在全球引发在线课程教育热潮。日本近年来大量增设与信息科学有

5、关的专业或学部,如经营信息学部、信息社会政策学部等,重视对学生处理、选择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北京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6  1.重视学科基础。主干基础课程在北京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自1998年设立“主干基础课”以来,学校在经费保障、助教配置、教材建设等方面给予这批课程重点支持。目前,北京大学有主干基础课程320余门,据统计,全校国家级和北京市名师中有95%以上的教师承担着主干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在学校7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主干基础课程64门,占90.1%;北京市级精品课程中,主干基础课程52门,占76.5%。学校的重点支持保证了这批基础性课程的师资和质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

6、专业知识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  2.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学校在国内较早设立“素质教育通选课”课程体系,在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在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普及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目前,通选课共计310余门,分为6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四年内必修满12学分方能毕业,在全部毕业学分中通选课学分比例占到8.6%。为了提高通选课程质量,学校近年来加大通选课师资和经费的投入,在部分通选课上试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授课方式,强调“经典原著阅读和讨论”,建设了一批受到学生高度好评的课程。2015年,学校启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开始系统建设以“经典阅读”和“小组讨论”为特

7、征的通识教育课程,进一步提高通选课质量。  3.课程结构多层次。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构建分层次的课程结构,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例如:对于全校必修的公共计算机课程,2014版最新教学计划规定:“理科‘计算概论’(3学分)和文科‘文科计算机基础’(3学分)为必修。理科‘算法与数据结构’(3学分)和文科‘6文科计算机专题(系列)’课程(3学分)以全校平台课的形式开设,院系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是否作为必修的课程”。也就是说,除必修3学分计算机公共课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