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

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

ID:31496835

大小:11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_第1页
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_第2页
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_第3页
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_第4页
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  摘要:人格本位的回归是教育发展追求的本真,而人文性理念的彰显则是职业教育改革遵循的价值取向。文章通过厘清技术、异化、理性等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人文精神的失落,提出通过回归人格本位教学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结合人文精神和专业精神等途径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才。  关键词:技术;人文性;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16-04  在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中,生产技术的传授占很大比例,而较为轻视人文素质的培育。重实用知识技能、轻人格

2、提升的现状已成为有碍于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培养具备创造力、责任感、合作互助精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文情怀、良好的职业操守的人已成为时代向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兼备技术与人文精神的人。因此,通过对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人文性透析与反思,探究当前职业教育内部人文精神的发展现状和改善策略,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格本位发展理念的回归,而且对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人文性的阐释  (一)技术内涵的界定10  “技术”一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对于“技术”的含

3、义,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的学者知识背景和研究视角不同,另一方面是源于技术自身也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在汉语中,“技”一方面是指某种艺术,另一方面指才能、本领。“术”的意思更为广泛,凡是用于达到目的的方法、手段、策略、权术均可称之为“术”。  英汉双解现代科学词典对技术的定义为:“技术,一门艺术或手工艺操作中运用的方法或方式。”技术哲学家米切姆认为技术由四个要素组成:一是作为客体(object)的技术,包括装置、工具机器、人工制品等要素;二是作为知识(knowledge)的技术,包括技艺、规则、技术理论等要素;三是作为活动(activity)的技术,包括制

4、作、发明、设计、操作和维修等要素;四是作为意志(volition)的技术,包括决心、动力、目的、意图等要素。其中,各要素划分不是静态的,它们在互动渗透中具备了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刘易斯?芒福德基于人性论的角度,把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主的综合的技术,另一类是集权单一的技术。前者是一种与生活需求和愿望一致的技术;后者是以复杂、高度权利化的机器为中心的,是为了经济扩张和权利服务的技术。拉普认为:“技术是一种历史现象,只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概括出技术的概念。”的确,一种技术的产生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技术的使用必须有它适合的范围,这种使用范围依据人的认

5、识能力而定。  (二)技术异化的表征10  技术是人工化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异化是指特定主体的价值负向实现的过程。由于工具理性过度膨胀,人的技术化生存出现异样:技术统治人而非属于人。随着技术的增多,人被技术边缘化的程度越严重。“异化”一词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具体有让渡、差异、分离、错乱之义。一般认为,异化主要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自身的活动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转过来反对自身。异化作为哲学范畴始于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用“异化”来描述“绝对精神”的外化;费尔巴哈赋予其哲学内涵: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

6、通过主体本身想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  “技术的异化”这一概念包含着人对技术价值的哲学反思。技术的滥用是导致技术异化的直接原因,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是其最为本质的原因。当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技术在时间、空间和使用者三者之间的组合变得更加自由与便捷,大大提高了现代技术被滥用的潜在危险。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如今只有对人的技术化生存异态进行深刻的人文反思,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非人化”的趋势,最终复归人的本位。  (三)技术理性的人文反思  1.人与技术关系的逻辑演进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的解释:“人文

7、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10人文精神是指广泛存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种信念、一种价值取向和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由于世间万物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因此,人对技术的认知关系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工具技术时代,人们对人与技术的关系认识感性因素占主导地位;机器技术时代,人们开始理性地认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强调技术重要性的同时,开始出现对人与技术之间关系的批判性认知;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待技术的态度多为批判性的反思。  2.技术理性的认知偏差  技术理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肖锋教授认为,技术理性的中文与外文含义是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