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

ID:31498163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_第1页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_第2页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_第3页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_第4页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  【摘要】如今的语文课堂却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成了课堂之外的功课。本文将剖析时下课堂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通过课堂练笔,以“写”为主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提高思维、阅读、写作等诸多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练笔;读写结合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理念更新了,方法更多样了,人文味道更浓了……然而反观我们的课堂,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喧闹和繁杂。的确,我们的语文课成了最没有学科特点的课,似是而非,模模糊糊。这些喧闹和繁杂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自主实践的

2、机会,减少了习得能力的途径,使得我们的阅读教学高耗低效。教师辛辛苦苦,花样百出地教,学生却写不好字,说不好话,写不出通畅的文章。笔者认为以下一些现象让人忧虑:  1.问得晕头转向  新课程下的课堂,满堂问是一种普遍现象。有些教师觉得问就是一种和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以为一问一答就是对话的基本形式;有些教师觉得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文本;还有的教师觉得问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的确,正确的问是可以达到以上目的,可问题是我们问得过多过火了,学生被教师纷繁复杂的“问”搞得迷迷糊糊,晕头转向。5  2.说的过于随便  有问必有答。正是因为教

3、师问得过多,过快,使得学生必须绷紧神经跟上教师。于是,师生对话似乎成了对口相声,或是知识抢答,思维敏捷的学生成了主角,大部分学生沦为听众和看客,甚至干脆不思考,坐着等答案,他们的思维长期得不到发展,阅读能力得不到训练。即使那些成了主角的学生,他们在回答时有多少思考的时间呢?因此他们的答案也是琐碎而肤浅的,只字片语,零零碎碎,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便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更让人忧心的是教师只关心回答正确与否,对学生回答的语言是否完整规范,是否恰如其分漠不关心,这样的教学,学生如何习得规范的语言呢?  3.自主流于形式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

4、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达到自能阅读。”自主学习就是达到自能阅读的重要方法。然而在课堂中,教师或是担心自己缺乏引导能力,或是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的学习自主起来,自主学习成了一种形式。如,教师不让学生大胆质疑,而是以自己的疑问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不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赏析,而是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硬塞给学生;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学习环节而无学习时间,草草结束,何来效果……凡此种种,都使得自主学习成了

5、口号。  一、固本方清源5  动笔写就意味着教师问的次数会减少,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的机会增多,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纵深体会,个性解读;动笔写写就意味着学生的思考更加整体和成熟,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突出重点,把“写”这个“好钢”用在刀刃上。课堂练笔才会增效。  1.初知文章大意  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成人看报看小说离不开概括能力,阅读文件和书信离不开阅读能力,甚至单位招聘也考察一个人的概括能力。曾经,我们的语文课十分重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至于每课必概括,最后机械到教师报答案,学生记录。这些过火的做法当然错误,但不意味着语文课

6、堂不需要概括能力的训练。新课标明确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要具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也正在重视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但大多只是口头上让学生说说,收效甚微。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将“写”巧妙地和概括主要内容相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能使得更多学生有了思考和展示的机会,避免了部分学生的话语霸权;“写”使得学生思考地更加深入,表达更加规范严谨。利用“写”渗透方法,通过及时评点学生的句子,让学生积极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等,逐步掌握一般的表达方法和规律;引领学生发觉别人表达中的好词好句,并移植到自己的写作中来,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表

7、达内容和技巧;引领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同学独到的表达,并引用到自己的文中来,加深自己的认识。  2.感受文字温度5  语言文字是由温度的,它饱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蕴藏着世间的人生百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文本关键词句的敏感度,对词句所包含情感的体悟能力,对作者的精神世界的探寻能力。然而我们的课堂中,教师常常剥夺学生感受文字温度的机会,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塞给学生,学生就如被放牧的牛一般,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渐渐的,学生便丧失自己寻找“芳草地”的能力,只会等着教师“喂食”。其实,我们传统的阅读方法强调自读自悟。学生阅读文本时,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让人心动的句

8、子,就是训练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表达了什么意思,就是体悟文字的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