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ID:3149859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3页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是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在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近年来晚疫病已成为黑河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制约因素。  一、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病原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无隔、多核。病叶上出现的白色霉状物是病菌的包囊梗和孢子囊。包囊梗从寄主的气孔伸出,无色,有1~4个分枝,分枝的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卵圆形。顶端有乳突,在低温、高温条件下,萌发后能产生6~12个肾形带2条鞭

2、毛的浮动孢子,在水中流动片刻后,萌发产生牙管;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牙管。  二、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特征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浸状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包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幼茎和叶柄也可感染呈褐色条斑。发病严重时叶片萎垂、卷缩,终至全株黑腐,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感病,初生褐色或紫色大块病斑,稍凹陷,局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散或烂掉。

3、4  三、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存活。种薯带菌播种后,病菌的菌丝随着种薯发芽而活动,逐步从病薯侵染幼芽,随幼芽出土,病菌沿寄主皮层内组织向上蔓延,形成寄主组织的条纹状褐化,后期在形成的病斑上产生孢子囊。靠风、雨、流水在田间传播蔓延,遇到合适的条件即萌芽,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在叶片上产生典型病斑,形成了田间的中心病株,进而继续侵染、生产孢子囊再传播、再侵染。病菌侵染叶片多是从气孔或直接穿入表皮。侵染块茎(薯块)多是从伤口、皮孔、芽眼侵入。  晚疫病在多余年份易流行成灾。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

4、发病重,平地较垄地发病重。过分密植或株型高大可使小气候增加湿度,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或者土壤贫瘠缺氧,或粘重土壤使植株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性减轻病害发生。  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生育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叶片着生部位也影响发病,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叶最容易感病。  四、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  1.品种和种薯  种薯选用不严,带菌的块茎是病害的初侵染源。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力有很大差异,一般叶片平滑宽大、叶色黄绿、匍匐型

5、品种容易感病。叶片小而绒毛多、叶肉厚、颜色深绿的直立型品种,又未严格精选薯种,致使带菌病薯成为种植的初侵染源。  2.气象条件4  温度、湿度是决定侵染的主要条件。孢子囊产生的适宜温度是18~22℃,游动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是10~13℃,游动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是12~15℃,菌丝在寄主体内生长适宜温度是20~23℃.孢子囊产生的合适湿度适90%,在95%以上适最盛。根据以上条件,在空气潮湿、温暖多雾、阴雨天多时,易发病、易流行。  3.耕作制度  马铃薯晚疫病可侵染番茄,番茄晚疫病也可侵染马铃薯。马铃薯与番茄连作、邻作以

6、及重茬有利于病菌积累与传播,可增加晚疫病发生或重发病程度。  五、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无病种薯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的有效措施。在生产中应根据生产实际,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引进不带晚疫病的种薯。  2.建立无病留种地  建立无病留种地,可以减少初期菌源。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5?N以上;对于马铃薯新种植区,无病种薯就更为重要;挑选无病种薯,也可以减少初侵染源,所以还要进行种薯处理。药剂浸种,可以杀死种薯内部分病菌,推迟晚疫病的发生20d,降低

7、病情指数约50%。100?K芽块用25%甲霜灵100g,加少量水浸沾或喷施;或每亩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250g,配成颗粒剂(1%~2%)。  3.合理轮作4  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避免单一养分缺乏,而且能减轻病虫害。马铃薯忌重茬和茄科类作物连作,而适宜与谷类,油料等作物轮作,与这些作物轮作,没有共同病害,营养类型也不相同,有利于前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马铃薯与其他作物最好实行3~5年的轮作制,才能起到减少病虫害和调节土壤养分的作用。  4.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核心是消灭杂草,中耕培土,

8、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为此应强化以下管理措施:适当早播,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在幼苗阶段一早铲早耥,深送垄沟,浮耥浅上土为主;发棵阶段在铲耥同时逐渐加厚培土,消灭杂草,使土松地热;结薯阶段在封垄前深松垄沟,高培土防止块茎外露,避免外伤和晚疫病菌浸入引起腐烂。  5.及时防治  在大田马铃薯植株现蕾封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