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ID:31499506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_第1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_第2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_第3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_第4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积累和沉淀,是将一个民族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奴隶、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成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出现了一些冲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尽快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文化;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

2、8-0141-02  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长久相处交融形成的具有实践性、精神性的多层次复杂的表现形式。由于时间、地理、种族的不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亦不尽相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质,它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产物与基石,融入了民族的血液、精神之中,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支柱与标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千锤百炼沉淀下来,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黑格尔曾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世界历史自身本质上是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的辩证法。”7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反复强调,人类社会的进步并非只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还要受到思想

3、文化因素的制约。如果人们丧失了本民族文化传统,那这个民族也将随之消亡。中国传统文化是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且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中国文化渐渐与西方拉开距离。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或缺,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备要件。  一、文化、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的概念界定7  自古至今,对于文化的定义多达上百种,但是并没有一种解释被普遍认可。从广义及狭义两方面来界定文化是普遍认可的做法。广义的文化包含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指

4、人类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构建的社会价值系统总和。狭义的文化仅限于精神文化层次,是指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活动。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积累和沉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联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919年之前的几千年中,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情况下形成、积累、传承下来的,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儒家、法家、道教、佛教等多家思想。广义的则包括历史

5、中形成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各种事物。从狭义角度讲,包括历史中形成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精神成果。文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的现代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包括意识形态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制度文化现代化、文化信息化等。如果文化没有实现现代化,那么在实质上就没有实现现代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

6、义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政治基础密不可分。中国地域广阔,东西共跨5个时区,南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多个气候带。由于各个地区、民族生产生活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主,中国传统文化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农业文明。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存在着彼此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文化形态,使传统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的。同时,政治制度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影响,长

7、达两千年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塑造出的“家国同构”、“忠君”、“孝悌”思想已经浸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纵向上可以划分为史前、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夏金元以及明清文化。每个文化时期都有其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文化气息。到了晚清,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此时,国人才慢慢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有许多不适应处,于是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在近代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

8、“五四运动”等,并提出“中体西用”、“西体中用”7等主张,希望将中国建设成一个近代民主国家。20世纪初,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中共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为中国救亡图存指明了前进方向,从此中华文化从由衰微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兼容并蓄,面向世界,立足本民族,继承传统,迈向未来,建设起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