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浅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ID:3149954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_第1页
浅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_第2页
浅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_第3页
浅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摘要:幼儿早期教育的改革逐步深化,在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幼儿教育中,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家园共育的趋势不可阻挡。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家庭占据基础的地位,但必须要幼儿园密切配合才能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条件。因而推动家园共育不论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幼教的深入优化,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就部分家园共育的现状对幼儿成长产生的影响进行探析。  关键词:早期教育;家园共育;素质教育  根据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此时幼儿尚处于一个容易产生变化的年龄阶段,故此,来自于周围环境与生物性的影响质量至关

2、重要。而如何构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需要依靠家庭与幼儿园的双重作用,通过两者密切沟通交流,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创不同的教育方式。于此阶段中,双方皆需坦诚相待。而在交流模式成熟时,便可以开展团队建设,不仅能促进幼儿园的职能完善化,也可以让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缺一不可,两者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而结合两者的“家园共育”就是保障幼儿茁壮成长的关键。  一、深化幼儿素质教育  幼儿园并非只是一个家庭无瑕照顾其幼儿的“托儿所”4,幼儿园的功能已经逐渐多元化,不仅具有生活物质上的照料功能,而且在培养幼儿社会功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幼儿成长为社会人的

3、过程并非仅靠家庭教育,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方面的影响也举足轻重。  完善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对幼儿的成长经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将其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下,家长能够摒弃个人对素质教育的误区甚至错误的观点,将学习到的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传输给幼儿,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使幼儿的素质水平提升产生质的飞跃。幼儿园也能够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且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在家园共育的前提下变得更加清楚明了,有利于幼儿园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优势还体现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品格以及情感发育上,家园共育时,家庭与幼儿园的通力

4、合作保证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多角度地彰显出家园共育的优良成果。  二、拓展学前教育认知面  相对于传统幼儿早期教育,家园共育具备明显的优势――整合家庭与幼儿园的综合资源。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中,两者在幼儿教育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因此,只有在汲取两者精华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将教育资源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若只存在幼儿园的单一教育体系,幼儿无法更好地进行社会接触,无法突破“纸上谈兵”4的思维局限,限制了学龄前儿童更为广阔的知识面,甚至可能阻碍其社会性水平的发展,同时陈旧的幼儿园教育模式也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故此,在家园共育的模式之下,幼儿一方面能够接受

5、到幼儿园专业化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家庭教育的平台初步开启社会化进程,将家庭教育与专业化的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幼儿开阔视野,拓展认知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家长提高育儿水平。  三、初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心理  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而言,幼儿时期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段。幼儿时期是幼儿语言能力、心理塑造以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心理教育程度完善与否将决定幼儿将来的社会人格塑造是否完整,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提高幼儿学习能力与塑造个性的良机。  因此,促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同步教育的方式共同塑造幼儿的社会性

6、心理,是家园共育最大的结构优势。亲子关系是社会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幼儿时期开始出现社会性心理的标准,这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与其他社会人之间的关系则需要通过幼儿园来实现,在幼儿园里幼儿接触到教师、同学并自行选择建立怎样的关系都是社会性心理的组成部分,即社交、情绪以及学习表现都将得到完全发育。当家庭与教师之间、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幼儿的心理教育就可以完美实现,双方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幼儿的天性,又充分进行了启发式教育。4  家园共育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教育方式,目前还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任重而道远,但其对幼儿成长来说定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幼儿早教工作者必须充分学

7、习实现家园共育的方式方法,并且结合创新意识,及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修正改进,同时也要抓住家园共育带来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深化幼儿素质教育、拓展学前教育认知面、促进幼儿社会性心理的蓬勃发展。教育是动态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与家庭达成一致,通力协作,为幼儿教育提供更高的平台,为深化我国素质教育,优化体制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伟.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J].学周刊,2016(21):108-109.  [2]陈丽.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