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的结课艺术

例谈小学数学的结课艺术

ID:31501883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例谈小学数学的结课艺术_第1页
例谈小学数学的结课艺术_第2页
例谈小学数学的结课艺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例谈小学数学的结课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小学数学的结课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课艺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83-01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导入、成功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要重视结课的艺术。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结课的艺术呢?  一、“省略号”型结课――余味犹浓  数学课可以结束,但孩子们的学习不应结束,课堂是有限的,但孩子们的学习是无限的。省略号式结课方法,就是要通过结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把学习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实现知识的不断延伸和拓展。要实现这样的结课目标,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技巧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式的课堂小结,使学生在结课过程中,感觉到余味犹浓,欲罢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在小结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在加法算式中加数位置变换,和不变”的规律,我让同学们尝试下面的加法计算:  63+55+37=125+46+75=  43+59+1=22+79+78=3  我告诉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很多同学都采用按顺序一个个相加最后得出结果,但是也有的同学先把能凑整的加数相加,这样计算的过程就简单多了,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对这种敢于大胆创新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但是我还要求他们去检验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的。

3、大家通过检验,证明了这种简便方法是正确的。  于是,我乘机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深化,指导孩子们得出结论:在三个加数连续相加的算式中,改变各个加数的位置,和不改变。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的小结,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不断延伸拓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感叹号”型结课――趣味无穷  小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学生因快乐而喜欢上学习。在课将结束之际,孩子们已经是精神疲惫了,但教师如果能采用有趣味的结课方式,将会给同学们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我创设了以下游戏作为课堂的小结:  1.为更

4、好地掌握长方体的面的关系,我指导孩子们做“玩转太极掌”游戏:全体同学站在座位前闭眼,设想长方体的样子,伸出双手,将手掌掌面相对,如抱太极球。由老师喊出一组相对的面,同学们就抱住相应的两个面,看谁又快有准确地做出动作。  2.为掌握长方体的12条棱,并形成空间概念,我指导孩子们玩“弹指神通”游戏:同桌两位同学为一组,每人分别伸出两手食指,一起把长方体的相对的四条棱演示出来。游戏开始,老师喊出相应位置的棱,同学们开始合作演示,看哪组做得又快又标准。3  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把长方体的面和棱的形象深深地映入脑海中了,直到下课,同学们还觉得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学生获得了开心的体验,直到

5、下课仍然保持着很浓的学习兴趣。  三、“问号”型结课――思考无垠  教师在结课中,还可以留下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或让学生主动产生问题,以激发他们自我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我是这样结课的:  1.课件展示第一幅图:人在楼梯上往上走,走得很轻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片上的数学知识。孩子们结合本课知识,指出图中楼梯形成的角,大概是30度。以此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到处都存在。  2.展示第二幅图:把楼梯做成20度或10度,会出现什么情况?同学们思考分析,好处是走起来更省力,缺点是楼梯要占很多的空间。  3.展示第三幅图:风景区中的近乎垂直的登山台阶。我让孩子们说

6、说这样的登山台阶有什么特点。学生一般能说出太危险,很难走,要紧紧拉住栏杆等。从中感受到角度太大的阶梯在生活中使用存在的危险。  在这样的课中,教师通过把课堂上的知识,向课外、生活中延伸,把生活的大课堂开辟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通过结课启发孩子们主动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总之,课无定律,结课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结课方式,以激发孩子们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究知识。  (责编罗永模)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