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也可大做

小题也可大做

ID:31501889

大小:1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小题也可大做_第1页
小题也可大做_第2页
小题也可大做_第3页
小题也可大做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题也可大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题也可大做  摘要: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猜想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小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86页第六单元的这道“和是1089”的数学复习题的教学设计,就数学猜想策略的教学实践,以及具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进行相关的探索、验证、质疑、反思。  关键词:数学猜想;猜想策略教学;猜测;验证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或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一种合理的推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肯定了

2、猜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想,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2016年6月,区新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内容为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道复习题,要求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时间为20分钟。刚开始接到这个课题,协助学校新教师备课的我第一反应是一道题讲这么长?因为在低年级40分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普通的一道习题花20分钟教学很少见到。而真正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才发现这一题极不普通,20分钟甚至都讲不完。4 

3、 一、仔细观察,理性分析是猜想策略教学的基础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367+143=842-159=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有变化且相关的两道三位数加减法算式的规律。  【设计意图:复习学生在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了解学生熟练进行1000以内的计算的掌握程度,这是学生开展本次猜想策略教学的知识基础。】  (二)整体出示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观察讨论,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有限,不能一次到位,需要教师分层、见机进行引导。  (1)谈话:我们先来看第一组算式:835-538= 

4、 (2)提问:这里的减数与被减数有什么关系?  (3)那297+792=这道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4)现在我们把这两道算式看成一组,主要看等式的左边,你又有什么发现?  (5)小结:这一组算式是先将835的百位与个位互换得到538,再把835与538相减得到差是297,然后将297作为第二个算式的数,再将297的百位和个位互换得到792,再将297与792做加法得到1089。  (6)我们再来看第二组算式,这两个算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的,能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吗?  (7)现在我们把这两组算式放到一起,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4  二、把握方向,大胆

5、猜测是猜想策略教学的关键  教学环节:谈话:我们来看这两组算式是两个不同的三位数,经过相同变化和计算最后都得到了1089,你有什么大胆的推测?(会不会所有的三位数经过这样的变化,最后都能得到1089)  三、动手操作,探索验证是猜想策略教学的关键  教学环节:首先请同学在0到9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然后按照上面的方法计算,看看结果是多少。交流汇报。  四、发现问题,反思猜测是猜想策略教学的升华  教学环节:质疑,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所写的三位数能不能是相同的3个数字,为什么?  (2)写的三位数末尾能不能是0,如可以是760吗,为

6、什么?(因为颠倒后无法得到三位数)  (3)如果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颠倒次序之后,算出的差是99。  再次质疑:你还有什么想法、意见可以补充?  五、得出结论,学会思考是猜想策略教学的延伸  教学环节:教师总结:除了我们上面讲的特殊情况的三位数以外,其他任意一个三位数按照上面的方法计算,都能得到1089。  拓展延伸:教师小结:其实数学中还有很多规律等着我们去探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主要阐述是“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力的发展不等同于知识预计的获得,不是“懂”了,也不是“会

7、”了,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悟”4出道理和思想方法,这种“发现”只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舍得花时间,舍得放手,给学生创设探索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探究、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培养学生能力有机地融合。用“猜想”成功叩开儿童数学学习的信心之门,实现从教“会”到教“慧”,这才是数学教师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盛大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8、与研究[M].江苏教育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