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在美术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问题设计在美术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ID:3150234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问题设计在美术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_第1页
问题设计在美术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_第2页
问题设计在美术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_第3页
问题设计在美术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问题设计在美术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问题设计在美术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问题设计在美术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具有重要价值。究竟如何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注意什么?设计的问题如何运用?文章从自主探究中的问题设计、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设计、知识拓展探究中的问题设计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术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问题设计;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5;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58-01  探究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当今美术教学的主流。自主探究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来说,至关重

2、要。美术鉴赏教学是通过探究艺术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怎样去探究呢?  一、自主探究中的问题设计  自主探究,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探索问题。这一阶段的问题设计,要立足于美术教材的整体内容,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一般通过阅读教材和借助已有知识能够解决。例如,在“青铜器”4一课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说说你知道的青铜器。可以找一位同学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多数同学都能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个别同学知识面广,可能说出教材上没有的青铜器作品。(2)欣赏青铜器作品,探究它们的用途。这一问题的设计

3、,在提高学生视觉审美能力的同时,能够了解青铜器作品的实用功能,增加知识储备。  自主探究中的问题设计,要从美术教材的整体出发,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既要符合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又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它检验了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符合美术鉴赏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设计  合作探究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一阶段是教学重点,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件艺术品的具体鉴赏,来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思想,进而达到对艺术品审美价值的深入理解。问题的设计要围绕作品展开,既要有梯度,

4、又要有深度。例如“青铜器”4这一课中,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司母戊鼎作品的分析,理解作品中体现的权力功能,同时又不能忽略它的审美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你觉得此作品美吗?美在哪里?不美又在哪里?这一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回答,教师不必否定学生的答案,只看看学生的审美感觉如何。(2)此艺术品的审美功能有哪些?(提示:造型特点、图案特点)。在此,可安排与原始时期的彩陶进行对比,进而小组合作探究青铜器司母戊鼎的审美特征,为下面问题的探究打下基础。(3)鼎是什么的象征?(4)权力有什么特点?(5)作品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三个

5、连续的问题由易到难,有一定梯度。前两个问题无须教师点拨,学生都能回答。第三个问题难度较大,可在问题之下再设计几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逐步解决问题。设计的小问题有:方的造型给你什么感受(此处可与圆形进行比较)?是什么图案?给你什么感受?(此处提示学生看饕餮纹)有几条腿?代表什么含义?一个个小问题,与鼎的审美特征一脉相承,前后呼应。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白方形的庄重严肃,饕餮纹的狞厉、恐惧,四条腿表示的天下莫非王土,以及此艺术品体现的权力象征、为权力服务的主题思想。  美术鉴赏要鉴赏艺术之美,并以艺术作品的美为立足点,最终理解作品

6、的主旨。因此,设计问题时要从作品的艺术特点入手,问题与问题之间要前后呼应,逐步深入,有梯度和思维质量。  三、知识拓展探究中的问题设计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学内容就完成了,接下来通过知识拓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拓展知识。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既要直入主题,又要有开放性。例如,在“青铜器”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商、周初、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四个时期关于鼎的图片,然后提问。(1)随着社会的变化,鼎的造型和图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检测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结合作品图片,视觉上就能辨别。(2)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7、此问题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探究。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历史事实分析出答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鼎变得越来越和谐优美。问题具有开放性,有的学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理解,教师不要给予否定。(3)鼎变得和谐优美,那么它还是权力的象征吗?几乎不会有学生理解到:艺术将与权力分道扬镳,独立走向未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提示:出示莲鹤方壶和郭沫若对此作品的一段话,学生自可明白。4  这一阶段的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要求教师收张有度,看准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本质意义。但是,不要否定学生的个人见解。拓展探究,检验了

8、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了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的设计要情境化、新颖化、难易适当、梯度合理。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