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能力主导”,彰显“素养立意”

突出“能力主导”,彰显“素养立意”

ID:31502480

大小:11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突出“能力主导”,彰显“素养立意”_第1页
突出“能力主导”,彰显“素养立意”_第2页
突出“能力主导”,彰显“素养立意”_第3页
突出“能力主导”,彰显“素养立意”_第4页
突出“能力主导”,彰显“素养立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出“能力主导”,彰显“素养立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突出“能力主导”,彰显“素养立意”  [关键词]能力主导,素养立意,学科性,学术性,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5-0056-05  自2007年启动的新课程高考已经9年,命题专家历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已形成一些重要共识,命题技术日渐成熟。特别是近几年的历史高考命题,突出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和认识的综合考查,代表了新的命题方向,符合高中新课程教学实际和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纵观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呈现发展性,“素养立意”渐趋成熟  近年来的高考历史

2、命题,总体上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命题改革,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学术性。突出对历史学科思维、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强调历史学科的价值,标志着高考命题“素养立意”的渐趋成熟。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命题的“立意”,先后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变化。关于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从4个方面的12项规定,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对学科素养考查的界定比较模糊,也没有指出考查的层次要求,但是高考命题却越来越着眼于学科素养内涵的考查。所谓历史学科素养,“10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

3、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简言之,历史学科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彰显素养立意的历史高考命题,突出时空观念、史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阐释及历史价值观的考查。  素养立意渐趋成熟的过程集中体现在近几年全国课标卷对第41题的不断探索:2011年“西方崛起”题、2012年“冲击一反应”题是能力考查的深化,突出了对高层次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2013年“汉唐历史变迁”和“

4、中英政治建筑比较”题,已经在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基础上,考查历史方法,学术性增强;2014年“抗战内容目录”题和“世界近代史目录”题,考查了对历史教科书或著述的辨析、阐释和论证能力,立足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还原历史真实的科学态度,全面考查考生的历史素养;2015年“生产力公式探讨”题和“我国节假日变化趋势”题,在继续保持开放性的同时,改变了呈现方式,调整了评分标准,要求考生根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充分调动已有知识进行阐释与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开放性的命题方式和评卷方式也有利于考生发散性、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对学科素养的考查体

5、现得更加充分。  二、突出学科性,  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10  近年来高考命题减少了大量艰涩的文言史料,减少了纯文史考点,从新的视角创设情景,突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首先,正确处理教材与课程的关系,试题与教材“若即若离”,围绕考查立意选择知识点。  历史学科素养要求的知识并非传统的教材知识,而是开放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资源,强调“历史知识是思考的原料和对比的参考”。题目考查的不是教材叙述性的知识,而是程序性、策略性的知识,强调在理解基础上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突出新的启发、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和新的运用水平。相对于单纯考查教材知识点,这种考查更有利于引

6、导历史教育树立开放的课程观。例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24题和2013年全国课标Ⅱ卷25题,分别考查以汉武帝抑制豪强、宋代“不抑兼并”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2015年全国课标Ⅰ卷27题,以唐宋和明清时期,河南、江苏两地考取科举状元人数的变化对比为切入点,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教育的影响;2015年全国课标Ⅱ卷26题,直接考查促成南宋经济重心转移的主要动力;2015年全国课标Ⅱ卷27题,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影响为切入点,实际考查了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分离,催生长途跨区域贸易繁荣。这些题目考查的土地制度变革、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点,教材中都没有叙述,但都是学科主

7、干知识,是理应进入教学视野的课程知识。这类题目不胜枚举,特别是全国卷的选修(改革模块)题目,更是达到了极致,在教材和《考试说明》中根本找不到“踪影”,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中的所学,对历史事件作出综合的描述和准确的阐释,在探求推理中得出正确的结论。10  其次,准确描述和区分历史事实,精准地解读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  高考试题考查的对象是“历史学”而非历史,对史实须有一个辨析、理解、提炼的过程。近年试题凸显新材料新情境,从新的视角激活所学知识,促使考生对已有认知进行深入理解和加工处理,通过对客观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