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ID:31505303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校课堂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114-01  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将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主动地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寻找课题的答案。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究,注重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法中的应用。  一、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难以摆脱“一言堂”4的束缚,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灌输式

2、的教学方式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课改倡导的探究式教学则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将其与实际教学内容结合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探究课题,并通过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为其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活动中为自己定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使其在积极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密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利用天平和量筒对物质的密度进行测量。在完成实验分组后

3、,教师要挑选出每个小组中较为细心、读数更为精准的学生负责对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和记录;让操作能力更强的学生负责校准、称量等操作;让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计算;让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对操作、读数、计算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验。通过明确的分工,学生们各司其职,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质量,还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抵触和恐惧心理。  二、加强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度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究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物理素质。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要主动设计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

4、的实践参与度。而探究性实验中出现实验数据不一致、实验结果与课本不同等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加以捕捉,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自设计和动手实验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缜密、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的实验中,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各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轮流测量同一石块的重力,要求各小组只能使用本组的弹簧测力计。在讨论交流时,学生发现各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差别。“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误差呢?”4教师问道。“是大家读数习惯不同造成的读数误差。”“是因为弹簧测力计不同,有的小组校零不准确造成的。”“肯定是石块的重力超出测力计的量程

5、造成的。”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积极设计新的探究方案来控制无关变量,找出真正的原因。  三、注重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交流和讨论可以实现认知角度、思考方法等信息的互换,对激发灵感、启发思维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的交流和讨论留足时间,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讨论要以开放式讨论为主,学生在交流后要对彼此的观点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够做到放弃错误的答案,接受和坚持合理的观点。  如在教学《压强》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将学生分小组讨论“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刚开始学生之间还比较拘谨,发言不够活跃。此时,

6、教师示意小组里较为活泼的学生先发言。“我们钉钉子的时候,钉子与墙体的接触面积特别小,压强就变得特别大,所以钉子就容易被钉到墙里了。”“没错,所以我们摁图钉的时候才会这么容易就摁进去。”“那什么时候需要压强变小呢?”“我们坐沙发时接触面积变大了,压强就小了,所以我们坐沙发会比较舒服。”慢慢的,学生越来越活跃,得到的观点越来越多,既及时巩固了当堂所学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4  总之,教师要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渗透和应用,并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不

7、断地探索中形成新的认知体系。  (责编林剑)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