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引导:点亮孩子成长之灯

适当引导:点亮孩子成长之灯

ID:3150604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适当引导:点亮孩子成长之灯_第1页
适当引导:点亮孩子成长之灯_第2页
适当引导:点亮孩子成长之灯_第3页
适当引导:点亮孩子成长之灯_第4页
资源描述:

《适当引导:点亮孩子成长之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适当引导:点亮孩子成长之灯  若干年后,你希望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要不要对孩子进行人生规划?恐怕这是每个年轻父母都很关心的问题。然而,随着让孩子自由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父母出现了困惑。  应该说,孩子的发展是需要一定自由的,因为他们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之下,这些作为人的本质特征会让他作出符合自己性情和风格的独特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剥夺孩子的发展自由,也就限制了他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人类本性,就是没有把孩子当“人”看,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  

2、然而,任何自由都是有风险的,为了正确地行使自由的权利,往往需要真正地了解选择的后果,但孩子因为认知能力的局限,通常很难确切地预料到自由的结果,很可能会作出最终让人遗憾的决定,这就是为什么应当适当对孩子的人生规划进行引导的原因。来自法国的一套哲学启蒙书就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爱画画的孩子,却不那么喜欢算术、语文、常识等课程。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她作了一个退学的决定,转而专心学习画画。终于有一天,她成了著名的画家,可是同时却悲哀地发现,她不会读书、写字和计算,这让她的生活充满了困扰,因为即使举办一个画展,她也

3、经常面临组织工作的困难……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小时候做了自由的选择之后,长大后却成了不那么自由的人。4  由此可见,孩子由于心智发展状态的局限,在不断展开其生命历程的过程中,是需要父母进行一定的方向性指引的。然而,由于不同的家长对人生规划的理解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家庭里,孩子的人生规划往往被演绎成以下几种路径:  有的家长把人生规划理解为孩子今后的职业方向,就根据自己对孩子在职业领域的发展期望进行了有方向的训练,比如上绘画辅导班、学钢琴、进行专项体育训练,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画家、音乐家、运动员等,这种可称“职

4、业规划型”。  有的家长不在意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却在意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把人生规划理解为孩子在人格方面的养成,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个性鲜明、人格健康的人,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行为养成等,并努力给孩子提供成为“他自己”的条件和机会。这种叫作“人格规划型”。  有的家长无意对孩子的具体职业发展进行太多干预,但会努力培养孩子立业的基本素质,比如健康的身体、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善于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等,并期待这些优秀品质为孩子今后的发展保驾护航。这种可称为“素质规划型”。当

5、然,这几种类型在内容上是有所交叉的。  那么,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几种不同的人生规划路径,哪种更为可取呢?下面就逐一作个分析。  职业规划型4  职业发展方向是孩子今后人生规划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元素,就像前文所举的那个例子一样,由于孩子尚无充分的能力来进行战略性的职业选择,父母的适当介入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具体到幼儿时期,是否就要如此明确地给孩子定向呢?我个人对此是持保守态度的。由于作为人类个体的基因编码系统具有近乎开放的性质,幼小的孩子在不断展开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其发展潜能往往是非常多样的。一旦过早地给孩子的

6、职业方向进行定位,那么其他未被特别开发的潜能就很可能受到压制,不利于孩子获得饱满的发展状态。而且,众所周知,当前我们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变动日益成为常态,有数据表明,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换工作的机会是工业化时代的4.6倍,工业化时代一个人20年换一个工作,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平均4年就可能换一次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仅仅为孩子作某个方向的职业规划,将会很难帮助孩子适应变动的职场环境。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对于那些生而具有某种特别天赋或者特需尽早培养的潜能,还是及早进行关注较好,比如出众的音乐潜能。只是在有

7、意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同时要注意不可因此忽略其他方面的潜能及综合素质的开发。  人格规划型  孩子不是机器,他的行为不能被程序化,没有任何一位家长能够完全预知和控制孩子的具体发展方向。但孩子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其个性中的性格、态度或习惯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良好的人格更容易得到社会、他人的认可,对自己的行为也有~定的调节作用,因而更可能影响个体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内心的幸福指数。俗话说,“三岁看老”4,幼儿期也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期,从生命

8、早期开始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进行积极干预和引导,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具有多方面的内涵,一个人的社会价值除了依附于一定的人格外,还需要才能等方面的依托,持这类人生规划观的父母要避免过于偏颇,当孩子出现特定方向的兴趣和特长偏好时,也不可放弃引导。  素质规划型  与前面两种规划路径相比,素质规划型的家长关注的面更广,它不仅涵盖了孩子的心理和能力素质,也非常注重孩子的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