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

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

ID:3150610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_第1页
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_第2页
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_第3页
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_第4页
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  摘要:本文从情绪调节的内涵、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研究现状等方面着手进行阐述,同时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情绪;情绪调节;认知重评;表达抑制  中图分类号:B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41-001  一、情绪调节的内涵  情绪调节的内涵丰富,不同的研究者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界定方式不同。Cicchetti、Ackerman和Izard强调情绪调节的动力特性,认为情绪调节是一个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

2、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从一个或多个方面(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适应特定情境。Gross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黄敏儿和郭德俊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或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行为策略和机制,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发生于情绪反应过程之中,可以把情绪调节区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5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根据内外环境的要求,在对情绪进行监控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行为策略对情绪进行影响和控制的过程,是个体为保持内外适应的机能反应。  二、

3、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  Gross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并提出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依据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在情绪发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虽然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众多的情绪调节策略,但Gross经过理论探索和因素分析提取出了两种最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是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以及对情绪事件个人意义的认识,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表达抑制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

4、生的情绪表达行为。  三、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  1.情绪调节与家庭  亲子依恋关系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Gamefski等人考察了9-11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和母子依恋关系。研究者控制了儿童的气质因素并根据母亲对孩子建设性应对策略和老师对孩子忍受挫折能力报告评估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结果发现安全依恋型的儿童有更多积极情绪和建设性应对策略,在班级有更好的情绪调节。5  父母的教养行为也会影响子女的情绪行为表现。贾海艳等通过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型父母教养方式,其子女会更多的采用成熟型情绪调节策略、较少采用不成熟型

5、情绪调节策略;相反,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其子女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情绪调节策略。刘方琳等人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灾难化和积极重评这两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即父母控制会促使子女在面对负性事件时更多使用灾难化策略,进而增加其焦虑水平;父母关怀则不仅减少子女使用灾难化策略的频率,还能促使他们更多运用积极重评这种积极策略,最终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2.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魏义梅等选用一般健康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对东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

6、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杜继淑等人探讨了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大学生情绪管理的五个维度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之间显著相关。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且呈较强的相关,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回归效应尤为明显。  3.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5  与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相关的脑区大致相同,但在某些脑区(如内侧眶额皮层)上出现的结果不同。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手段对认知重评策略的神经基础进行的研究比较强调前额皮层、杏仁核

7、、内侧眶额皮层等脑区与认知重评策略间的联系。Ochsner等让被试用重评策略来调节情绪,结果发现重评任务使包括背外侧、腹外侧和中部前额皮层在内的脑区活动增强,而杏仁体和眶额皮层的活动降低。最近由Goldin等人进行的研究也发现,认知重评策略会导致前额皮层较早出现反应,杏仁核和脑岛的反应也会减少。  目前对表达抑制神经基础的研究较少,主要是从认知过程角度进行的。Ohira等人的研究表明与认知重评相反,个体在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内侧眶皮层的激活会增强。另外,表达抑制所涉及的脑区还包括背外侧和腹外侧前额皮层,尤其是右侧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