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散谈

民国往事散谈

ID:31517661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民国往事散谈_第1页
民国往事散谈_第2页
民国往事散谈_第3页
民国往事散谈_第4页
民国往事散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往事散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国往事散谈  一人教书,养活九人  民国时期,教师工资以抗战之前的二十年里为最高。陈明远先生在《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里,用详实的数字说明了当时“中小学教员的待遇”。  以广东为例,1932年公立学校的中学教员待遇开始改为“月薪”制,其中规定:初中教员每周任课18―22节(每节课45分钟),月薪60―80银圆,约合1999年人民币1800―2400元;高中教员每周任课16―20节,月薪80―120银圆,约合1999年人民币2400―4800元。而同一时期北平公立和私立中学教员的月薪为100―200圆;国文、英语、算学三科的教员,月薪则在200圆以上。  上述两地的教师收入算高吗?我们对比一下

2、当时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全国各地到北平的学生,每月伙食费大约4到6圆。再举一个案。1935年,著名作家杨沫和丈夫马健民租住北平一个小四合院,一间东屋分成里外两部分。马健民在《世界日报》社当校对编辑,月薪20多圆。当时的消费情况如下:每月房租6银圆,菜金8银圆左右,有时花l角钱买点儿猪肉(1银圆可买7~8斤五花肉)炒菜吃上两顿。当时的杨沫刚生孩子,没有工作,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马建民一人收入维持。对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难看出当时教师待遇的可观。6  前不久,读《朱东润自传》,这部五十多万字的煌煌巨著,更具体地记叙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中学教师的待遇。1917年,22岁的朱东润先生辞去在上海《中华新报》

3、的兼职工作,乘轮船经香港,到达广西梧州广西第二中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英文教师生涯。朱东润在梧州任教,月工资是广西纸币100元(相当于上海通行的硬币约90元)。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员的待遇不一样,总体还不高,大多采用“时薪制”,即根据课时付给薪水,比如,周作人在去北大的前几年(1913―1917年),任教于浙江第五中学,月薪50元,后因为增加课时,提高到月薪68元,同时每超工作量1小时,另加薪1元。直到1923年正式施行新学制后,全国中小学教员的待遇才明显提高。不过,据我的估计,当时地处偏远的广西梧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不可能高于全国的多数地区。  三年下来,朱东润单靠教学收

4、入(这段时间,朱东润业余不再译书),居然解决了一系列迫在眉睫的物质难题。首先,全部还清了他在上海读中学那几年亲戚们给他的资助;其次,在苏州老家,从伯父手中购买了五间旧屋,并改造装修好,供母亲居住,和自己结婚之用。其三,也是那几年最大的一笔开支――负责大哥全家七口人的生活费。(因为大哥早辞去了工作,在家休养。)也就是说,朱东润一人在外教书,至少养活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九个人。6  1919年暑假朱东润离开广西梧州,转回离家较近的南通,在南通师范学校担任教员,同时在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兼课。不久,朱东润有了两个孩子,但大哥一家子的负担照样靠他的教书收入支持着。当然,在南通,因为身兼两校功课,一周有24课时

5、,工作量不轻。话说回来,那时的教师虽然课时比较多,但考试压力几乎没有,平时也不需要对付各种会议和检查。总体上说,工作负担应该不特别繁重。  民国这段时期,中学教师的待遇如此之高,在今天的许多教师看来,大概有点天方夜谭吧。  宽大忠恕的教导  吴宓曾在日记里,将与他关系密切的几个女性比作不同的饮料,有的如白开水,有的如酒,有的如仙露,有的如茶。被吴宓喻为茶的毛彦文,是民国的大才女。1920年,毛彦文考取了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外文系,在同乡长辈毛子水的介绍下,认识了当时已名满中外的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从此毛彦文与胡家一直往来。  1925年,毛彦文嫁给年长她30多岁的民国前总理熊希龄,轰动一时,传为

6、佳话。两年后,熊希龄不幸去世。1947年12月25日,熊希龄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大公报》《华北日报》等著名报纸纷纷登出纪念特刊。胡适、林宰平、沈从文、朱经农等名流纷纷撰文纪念。毛彦文也亲自写了一篇十分沉痛的悼文,并慎重地把这篇纪念文章拿给胡适看。胡适读到文中一句话:“世态炎凉,先夫一手提拔起来的某显要人物,往时对先夫恭敬趋奉,视如父执,迨他弃世后,即不通讯息……”当即对毛彦文道:“至诚文字不能改,不过我把你提及某君一段删掉了,人已去世了,何必得罪人?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指的是谁。”半个多世纪后,毛彦文想起胡适当年的劝告,不禁道:“这是胡先生给我宽大忠恕的教导,永志难忘。”这段曲折的故事,毛彦文在《

7、往事》一书中有较详的记载。6  我想起多年前认识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早年当过十几年的小学和中学教师,后转做行政工作,还当了不小的官。退休后,老先生回到家乡小县城,深居简出,淡泊名利。他把大半生的经历,写成一部回忆录出版。一次,和老先生喝茶闲聊,老先生谈到几十年前他被派往某中学当副校长,不久,校长病重做手术,术后回农村老家疗养。老先生和同事们前往探望,却惊讶地发现,校长刚建成一栋非常漂亮的楼房。老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