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ID:31518542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学生首先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然后调节他们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这个过程既由学生的目标和学习情境的特征引起,又受到目标和情境特征的限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与之交往的成人给予的引导、监督和启发越多,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就越多,就能更明确地意识、指导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创设情境、确定学习内容、提供支撑信息和学习策略、提供教学反馈、给予教导帮助等。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2、;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31-02  家园之思和戍边生活是古代社会战争诗篇的永恒感兴趣的话题。《采薇》一课,介绍了《诗经?小雅》中有关戍卒出征思乡、戍边生活、道德教化、军威震慑和战前渲染。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中描写战争诗篇的思想情感,并真正理解戍卒的苦难生活,保家卫国而又厌倦战争的情绪呢?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并探索培养学生自学的教学行为,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片段

3、一:  师:(展示古代社会秦的地图以及?m狁入侵的图片)7  ?N狁是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历来都说善于打战,性情剽悍,素有北方的雄鹰之称。此时南下,周天子的社会政治岌岌可危,天子激起民众抵御外敌入侵的,强化保家卫国的意识。一批批的戍卒出征赶赴战争前线,这是民族的正义之战。作者疾呼“靡室靡家,?N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N狁而非周天子。周天子为什么能把民众引向对敌的情绪,缓解原来的社会矛盾,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补充材料)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N狁之故。不遑启居

4、,?N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W,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生:前三章表现戍卒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7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参与度至关重要。良好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过程。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可以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但如果不能上升为

5、理性的认识,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种直接兴趣往往难以稳固、持久。在情境创设中,提出与现实相联系的,具有思维挑战性或带有矛盾冲突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很多研究结果表明高层次的提问策略往往能够鼓励学生在组织答案时使用高层次的思维过程。而思维的活跃,则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沉浸在学习过程中。在情境创设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是用来开启学生思维,刺激学生,从而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片段一中的第一个设问,就是此例。  另外,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也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所以一节课教

6、学立意的选择至关重要。以《采薇》一课为例,一种表现手法的设计背后总会有一种语言观念作为支撑。在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上,都体现了语言结构的灵活性,正是这种灵活,使得文章句式灵活,章法跳跃,让学生感悟到古代语言的丰富性。  二、注重学习策略的教学  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取得行为复杂、层次更高的成果。教师需要通过关注自己的提问和学生的反馈,激发学生互动,引导并保障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1.明确任务,提供支撑材料。为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7、,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我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让学生先自学、讨论相关问题,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的指导。在学生先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并明确学习内容,给予清晰的学习指导。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两个核心问题并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①文中用哪些语句表达戍边战士的情感?②作者为什么从采薇写起?  学习不是被动地、机械地习得现成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具有“问题解决思维”7的性质。采用问题方式展示学习任务,因为有明确的思考对象,学生易于建构起学习的意义。简

8、化问题有助于学生聚焦本课的重点内容,并且明确学习的目标。  片段二:  师:这首诗是如何反映士兵戍边生活的?你认为那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补充材料)  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艰难的征途;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卒们则围在车的两旁,打起仗来就靠它来隐蔽。他们南北转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解,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极其凶狠的敌人。  生: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的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