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

ID:31518620

大小:4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用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A.元谋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下列青铜器属于“三星堆”文化的是()3.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地进行争霸战争,造成

2、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A.商业的兴盛B.水利工程的兴建C.铁器、牛耕的使用D.劳动力的增加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5.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A.灵渠B.莫高窟C.都江堰D.大运河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

3、集团”“反对不义之战的和平主义者”“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儒家、道家C.法家、儒家、墨家、道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7.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货币B.焚书坑儒C.设立丞相等三公D

4、.建立中央集权制度9.反腐倡廉,自古有之。“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称风霜之吏”的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东汉的左仆射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10.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伟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11.我国劳动人民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忘记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这种环保理念,下列哪一个人的创新过程体现出了这一点()A.蔡伦改进造纸术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C.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D.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12.中

5、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统帅周瑜——曹操兵力对比5万——20万(号称80万)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3.“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意思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此次改革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忽必烈改革D.戊戌变法1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水稻产量

6、较低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C.面食、粟米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15.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A.王羲之B.苏轼C.关汉卿D.曹雪芹16.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歌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7.“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

7、②④18.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下列与诗人李白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A.杜甫、白居易B.屈原、苏轼C.颜真卿、李清照D.汤显祖、辛弃疾19.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0.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勾栏”、早市、夜市等。他介绍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