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中心城区精品教育

打造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中心城区精品教育

ID:31544454

大小:75.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1-13

打造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中心城区精品教育_第1页
打造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中心城区精品教育_第2页
打造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中心城区精品教育_第3页
打造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中心城区精品教育_第4页
打造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中心城区精品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造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中心城区精品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打造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中心城区精品教育努力创办高位均衡的基础教育发展示范区——上海市黄浦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整体方案(2015-2020年)(试行稿)现在的黄浦区由原南市区、卢湾区与黄浦区在2000年、2011年先后“撤二建一”而形成,位于上海市中心。全区面积20.5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0.63万人,常住人口67.87万人。黄浦区是上海中心城区城市化发展的缩影,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和鲜明文化特色在区域有显著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海派文化独特风格深深融入区域血脉。黄浦是教育发展的沃土,区内文化资源集聚,历史遗迹众多,社会事业资源丰富,发展水平全市领先。黄浦也是教育改革

2、的热土,“十二五”期间,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目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奠定了深化改革的厚实基础。特别是上海市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又为黄浦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改革氛围基本形成,改革意愿已成共识,对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都将是有力的推动。基于黄浦区有基础、有优势、有需求、有意愿进行整体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委、区政府决定申报黄浦区作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制订如下整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一、发展基础一是经济要素高度集中的区位优势。24黄浦区是高度城市化的中心城区,是上海的经济、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是上海的心脏、

3、窗口和名片。是上海的城市原点和交通枢纽,是上海与国内外联系的核心区域。也是全市商务楼宇最为集中的区域,总部经济聚集、现代服务业发达,经济总量和可支配财政收入全市领先,商品、资金、信息、交通、人才等经济要素高度集中,都市形态特征鲜明。既有别于其他沿海城市,在上海的中心城区里也十分独特。二是文化教育事业资源丰富、底蕴深厚。黄浦区是上海的文化中心。区内拥有大剧院、文化广场、博物馆等众多文化设施,书店林立的“中华文化第一街”福州路,豫园、外滩源、人民广场、新天地、思南公馆等12张城市名片,还有中共“一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孙中山故居等历史遗迹达117处。黄浦教育更是源远流长,积淀丰富,集聚

4、了市科协、社科院、交大医学院等一批知名科研院所,拥有上海市各专业学会专家数千人;汇集了近30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名校,全市历史最悠久的中学、第一所现代学制的小学、第一所教会女子中学以及最早中外合作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中学、近代第一所职校都在本区。形成了黄浦独特的教育优势。三是区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有旺盛的需求。黄浦区总体目标是着力打造核心商务区、文化先行区、和谐生活区,全面建成以金融外滩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经典人文为特色、以创造人民群众更美好生活为根本的国际化大都市最具影响力现代化精品城区。区域人口文明素质基础好,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接受高质量基础

5、教育愿望日益强烈,单位职工、市民群众,各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群体,对加快知识更新、满足个性发展,接受多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日趋旺盛,“有学上”的满足型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居民要求,公平、均衡、多样化、优质化的“上好学”的需求日益高涨,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面临传承融合、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24现在的黄浦区包括了原来的黄浦区、南市区和卢湾区三个区,三个区的文化渊源都不一样。原黄浦区曾是170多年前开埠后中西文化交汇的公共租界文化,原卢湾区曾是时尚精致的法租界文化,原南市区是建城700多年来中华传统的老城厢文化,生活其中的人民群众在文化意识上是同中有异;教育发展的传统与特色也是异

6、中有同,平民文化、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在区内和谐共处,包容与创新使得区域充满发展活力,这就为传承融合,更好发挥底蕴深厚的海派文化优势,提供了重大契机。同时,黄浦江西岸的世博园区又代表了21世纪上海发展的未来。新黄浦区全面放大了原有的优势和特色,发展空间更大、潜力更强、优势更加明显,为黄浦教育整合提升,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形成“1+1>2”的整体效应,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二、困难与问题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落实,“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有待进一步深化。今天,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要义,是要由“育分”转向“育人”,关键是要突破以高度统一的标准化来塑造学生的培养模式,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逐步建构

7、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求为导向的育人模式。近年来,我区各级各类学校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指向,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阶段性成果,但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二是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需求,基于学情校情的学校内涵发展,以及特色发展和多元发展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24黄浦区教育资源总量充足,优质教育资源较多,但布局不够合理,规模普遍偏小,学校占地不足,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