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导游词2则

夫子庙导游词2则

ID:31555983

大小:55.6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3

夫子庙导游词2则_第1页
夫子庙导游词2则_第2页
夫子庙导游词2则_第3页
夫子庙导游词2则_第4页
夫子庙导游词2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夫子庙导游词2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夫子庙导游词2则  夫子庙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它全长110公里,从东水关入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唐人杜牧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

2、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始建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  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是我国照壁  之最。它长110米,高10米,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  照壁前方这个

3、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根据周礼当中的记载“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为了沿袭传统,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这也是一大特色。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

4、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沾一沾文气,求一个好运气,期盼科举夺魁。  沿着广场的中轴线向北走,我们来到了棂星门,这座六柱三门的建筑顶部有云纹图案,造型精美。据说进出此门者,都是孔子的门生,当然,中间的门为禁地,在古时,惟有皇帝和新科状元才能通行。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称大成门。横额“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门

5、内有南京夫子庙卧碑一块,背面有《重修夫子庙记》碑文。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碑廊内有赵朴初、林散之等书法名家的墨宝。  甬道的尽头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围以石栏,设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正中是孔子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

6、的立体砖雕,雕刻十分精美。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殿。步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大家请看,这幅孔子巨幅画像高6.5米,宽3.15米,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画像下方有孔子牌位,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所谓亚圣,就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有《孔子圣迹图》

7、,这是秦淮区政府在1997年耗资580万元人民币制作的,共有38幅。由浙江乐清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  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其它的匾额也是由清代的皇帝和民国时的政要人物如黎元洪,蒋介石等人题写的。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

8、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这块碑的确切历史年代为公元484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华民国时,由戴季陶命人运到南京。旁边三块碑刻都是刻于元朝的,分别是《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