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

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

ID:31560559

大小:66.1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13

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_第1页
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_第2页
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_第3页
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_第4页
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所谓学术,一般指系统专深的学问。学术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目的,对学术研究主体的创造性和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等进行的系统性识别活动。在当下的社会语境里,学术评价也有科研评价、科技评价、科技评估、学术评审等意蕴,后者的内涵和外延都大于传统意义的学术评价。为叙述方便,本文仍采用学术评价这一术语。当下随着学术研究建制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术研究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职业化特点,学术研究的成果也表现出多样化型态。学术研究建制化时代,无论对于学术政策制定者、机构管理者、媒体、社会公众,抑或学术研究主体,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与学术评价相勾连。与学术研究建制化日趋完善相比,

2、学术评价也以相当活跃的姿态不断建构着学术研究体系。从中国知网CNKI和Webofscience等诸多数据库中逐年增长的学术评价研究文献表明,国内外学术界对学术评价领域的关注度在增加。每个学术从业者既在评价他者,又被他者所评价。学术从业者被牢牢“座架”(海德格尔语)于评价“场域”中。尽管评价是如此活跃,但“学术评价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只有通过学科建制化,才有可能将学术评价研究推向深入,才有可能为学术评价培养更多合格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因此,一个新学科———学术评价学亟待破茧而出,通过学科建设为这一学术界的公共研究领域提供未来发展的学科合法性依据。一、学术评价学创建的外部拉动(一

3、)学术管理政策的需求第18页共18页近年来,我国R&D经费逐年增长,科技创新活动活跃,科技成果数量已居世界前列。哲学社会科学在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成绩斐然。作为宏观学术管理部门,尤其在公共财政投入必须有效回应公众需求上,存在对科研投入绩效进行评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评估活动的政策设计,也是实现这些部门依法履职和有效监管学术事业的必然要求。针对学术领域及学术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各区省市宏观学术管理部门围绕我国科技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和关

4、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政策设计[1],其中明确指出建立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2][3],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试行和完善代表作评价,改变片面追求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过分依赖期刊影响因子做法,对成果进行分类评价等一系列宏观学术管理的制度设计。尽管如此,学术界向宏观学术管理部门供给的评价政策理论和方法依据仍显不足。(二)规范学术活动的要求第18页共18页学术活动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区别于一般性重复劳动,学术活动具有强烈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特征。大科学时代型塑的科研人员的科研动机日趋复杂化。依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学术评价,学术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可有效引导科

5、研人员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完善和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功能,激励创造,惩戒学术不端行为,使不同层次的学术系统实现自我良性运行和整体性协同。(三)合理学术分层的诉求“学术承认”是学术界的硬通货。学术界正是依据学术承认度的大小形成了声望不等的社会分层。学术承认一般通过成果发表、引用、发明、奖励等机制来实现。学术宏观管理部门一般不通过直接介入学术共同体内部具体干预学术分层,但会通过设立不同行政级别的政府奖项对成绩卓著的学者予以正式承认,以进一步体现政府对学术界优秀人才的重视,并借助官方媒体扩大这些优秀人才和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以实现对学术界的正向激励和固化学术界整体始

6、终处于社会分层中偏上位置的目的。各级政府需要找到与学术界对人才和成果评价的价值取向和方法选择相对一致的评价方案,方能实现上述目标。二、学术评价学创建的内在驱动一门学科的创生,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社会需求和感召,还需要有学术界急于言说的内在驱动力。学术评价从业人员是否对学术评价活动自身有深刻的剖析,能否对学术评价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从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把握,将直接影响学术界对评价问题重要性的态度,也是学术界“利益相关者”能够有效参与学术评价这一学科建构,积极凝练学科术语,孕育话语体系,形成学科范式,进而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依据。(一)学术评价的理论体系尚待完善第18页共18页学术评价是一

7、个包含诸多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中介、评价环境要素的系统。评价主体包括学科领域同行专家、学术期刊编辑、学术图书编辑、学术报纸编辑、评价机构、学术管理部门、学术大同行、社会公众等。评价客体也即评价主体作用的对象,具体包括评价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学术著作、科研项目、学术机构(含智库)、大学、学科等。评价中介包括评价方法和评价数据库。评价方法大体划分同行评价和科学计量评价,评价数据库主要是为评价主体提供大量的事实型数据。评价环境是指评价系统内外影响评价效果的文化和制度因素的总和。当前,尽管学术评价活动中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