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ID:31574770

大小:692.00 KB

页数:108页

时间:2019-01-13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1页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2页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3页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4页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文本目录总则1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2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4第三章中心城区规划12第四章综合交通规划22第五章长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29第六章社会服务设施规划31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36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39第九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42第十章公共安全规划50第十一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54第十二章规划实施58附则61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2008年以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在指导**市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

2、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打造三个强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美好**的要求,特编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第1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新一轮行

3、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战略,不断推动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全面推进跨江联动、拥江发展,着力建设长江流域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文化强市、最为优美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第2条规划原则1、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3、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的原则;4、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5、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第3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省城乡

4、规划条例》(2011年);4、《**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7、《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0~2015年)》;8、《**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9、国家和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第1条规划期限近期到2015年,中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远景展望到X年。第2条规划层次1、市域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区、**区、**区、**区、**县、**县、**县和**县,总面积约

5、5988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及**县二坝镇、汤沟镇和白茆镇辖区范围,总用地面积约1413.37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及**县二坝镇和汤沟镇辖区范围,总用地面积约1290.37平方公里。第3条强制性内容文本加下划线部分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第4条批准与实施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市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是市、县、镇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重点区域空间管制和区域重大项目选址,应当遵守本规划。本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

6、**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第一节城市性质第5条城市性质国家创新型城市、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省双核城市之一。第6条城市主要职能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和文化科教旅游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第1条发展目标按照国家、**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努力增强省域核心城市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将**建设成为长江流域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文化强市、最为优美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第2条发展指标包括涉及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共26项量化指标。(详见附表1)第3条发展战略1、产业

7、创新升级战略重点提升自主创新和区域型服务功能。将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2、城市空间重构战略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群,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建设。坚持“三个集中”、“两个延伸”、“六个一体化”,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好乡村。中心城区坚持组团发展与产城融合理念,跨江联动,实现两岸共同繁荣。3、生态环境优化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拥江魅力都市。传承历史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撑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皖江明珠、创新之城”。第三节城市规模

8、第4条城镇化战略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并重的方针,优化空间布局,形成“集聚型城镇空间和开敞型生态空间”的空间利用格局;完善城市功能,有序吸引人口向主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