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的题目

“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的题目

ID:31594160

大小:44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4

“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的题目_第1页
“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的题目_第2页
“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的题目_第3页
“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的题目_第4页
“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的题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的题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山东省胶州市第四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创新题)1.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特种是()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D.蕨类植物(改编题)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完成2~3题。2.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B.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3.该图所反映的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

2、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具有对立性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D.向恶性循环发展4.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改编题)澳大利亚东北部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回答5~6题。5.这类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石灰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岩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6.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

3、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B.地域差异性C.独特性D.表现复杂性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7.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8.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创新题)9.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1

4、0.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指()①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纬线延伸有规律的更替②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③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④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改编题)下图为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据图完成11~12题。1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温差逐渐变小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1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

5、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3~16题。1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1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15.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

6、主导因素是()A.热量                B.降水量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16.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              B.40°S附近C.40°N附近              D.极圈附近(改编题)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7~19题。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7.和①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D.寒流18.⑤处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19.自然带①③②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7、()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20~21题。20.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21.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创新题)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生物和土壤等组成B.各地理环境要素互不联系,

8、独立发展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23.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合理经营管理,用养结合的是()①南方红壤区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